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二体附加系植株形态及细胞学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戚存扣

作者: 戚存扣;浦惠明;傅寿仲;仲裕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二体附加系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5 年 21 卷 06 期

页码: 717-7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甘蓝型油菜品种“3-63-4-5-1”与埃塞俄比亚芥品种“Dodolla”杂种F_1植株开放受粉获得的F_2群体中筛选出一株半不育、矮杆、甘蓝型油菜类型植株,经连续4个世代自交、分离鉴定出一个二体附加系“92I1096”。细胞学观察结果,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2n=40,比其母本甘蓝型油菜(2n=38)多两条额外染色体。花粉母细胞(PMCs)减数分裂中期(MI)染色体构型平均为0.47Ⅰ+119.77Ⅱ,未发现多价体存在。减数分裂末期,往往出现两个落后染色体,最终产生染色体数为20+20的二分体。该二体附加系可能为在甘蓝型油菜整组染色体的基础上添加了二条埃塞俄比亚芥外源染色体,这两个外源染色体可能来自埃塞俄比亚芥的B染色体组。二体附加系“92I1096”的植株形态为甘蓝型油菜类型,花粉育性平均为92.55%。但结实性欠佳。二体附加系“92I1096”植株较矮,平均株高为100.2cm,极易从形态上加以识别。文中还讨论了矮杆基因作为该二体附加系的标记性状的可能性。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92Ⅰ 1096附加染色体的遗传研究. 戚存扣,高冠军,浦惠明,傅寿仲,仲裕泉. 2000

[2]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Ⅰ.NCa甘蓝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材料选育初报. 蔡明,刘贵华,秦选佑. 1993

[3]甘蓝型油菜与埃芥种间杂种F_1的细胞学研究. 戚存扣,浦惠明,傅寿仲,仲裕泉. 1991

[4]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F_1衍生后代的育性及性状变异. 戚存扣,浦惠明,傅寿仲. 1993

[5]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交亲和性及F_1植株形态. 戚存扣,傅寿仲,浦惠明. 1989

[6]多枝赖草及其转育后代对大麦黄矮病毒PAV和GAV株系的抗性研究. 钱幼亭,赵茂林,梁影屏,孙晓平. 2002

[7]小麦-冰草二体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研究. 王睿辉,李立会. 2005

[8]不同细胞质埃塞俄比亚芥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王新娥,张成合,黄瑞虹,常彩涛,张广华. 2007

[9]白菜与埃塞俄比亚芥远缘杂交种质创制及黑腐病抗性转育. 张双双,苏维,刘阳,王海平,宋江萍,阳文龙,贾会霞,张晓辉,李锡香. 2021

[10]埃塞俄比亚芥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杨美珠,贾土荣. 1989

[11]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远缘杂种F_1的鉴定. 江莹芬,田恩堂,陈伦林,孟金陵. 2007

[12]埃塞俄比亚芥研究进展. 江莹芬,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孟金陵. 2011

[13]两种甘蓝型油菜化杀制种方法对比试验. 宋放,王谧,宋淑琦,陈杰. 2016

[14]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15]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6]甘蓝型油菜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BnPDAT1)cDNA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谭太龙,冯韬,罗海燕,彭烨,刘睿洋,官春云. 2016

[17]甘蓝型油菜耐低硼能力的差异和筛选. 张自立,孙永玲,郭高,兰金,李江遐,李强生. 2001

[18]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9]甘蓝型油菜不同含油量品系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差异性研究. 万林生,孙红芹,倪正斌,严国红,孙明法,周汝琴. 2017

[20]红菜薹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谭远宝,何丹,徐跃进,万正杰.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