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2个粒色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冰

作者: 吕冰;范仲卿;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张保军;赵广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施氮量;小麦;粒色;产量;加工品质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7 年 31 卷 06 期

页码: 1192-11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施氮量对2个不同粒色小麦品种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白粒小麦中麦8号和黑粒小麦漯珍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2个品种的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部分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2个品种旗叶的SPAD值随时间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花后20 d和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分别为57.52和63.55,增施氮肥可以有效缓解小麦旗叶叶绿素的降解,延长旗叶功能期。在120~30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除中麦8号的穗粒数在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外,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容重、硬度、出粉率和吸水率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粉质评价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出现在施氮量240 kg·hm~(-2)的处理;漯珍1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评价值均高于中麦8号,而容重、硬度、出粉率和稳定时间反之。2个品种在施氮量240 kg·hm~(-2)处理下既提高了产量又改善了部分加工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粒色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TS210.4`S512.1

  • 相关文献

[1]施氮量对不同粒色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成熟期氮素分配和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王美,赵广才,石书兵,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范仲卿,郭明明,亓振. 2015

[2]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群体质量、产量和加工品质的调控效应. 温明星,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蔡金华. 2014

[3]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徐凤娇,赵广才,田奇卓,常旭虹,杨玉双. 2012

[4]施氮量对优质常规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吴子帅,刘广林,李虎,罗群昌,陈传华,朱其南. 2023

[5]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色素与功能营养成分积累的分析. 王康君,樊继伟,张广旭,郭明明,谭一罗,李晓峰,陈凤,孙中伟,张梦涵. 2021

[6]白粒小麦品种(系)穗发芽抗性机制分析. 苗西磊,王德森,夏兰芹,张运宏,王忠伟. 2011

[7]紫粒和蓝粒小麦研究综述. 袁文业,孙善澄. 1993

[8]普通小麦粒色的变异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曹广才,吴东兵. 1990

[9]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 杨和川,樊继伟,任立凯,秦裕营,梁长东,谭一罗,苏文英,温以斌. 2018

[10]施氮量对小麦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赵吉平,任杰成,郭鹏燕,许瑛,任超. 2019

[11]氮素施用量对新冬24号小麦产量与品质的调控. 雷钧杰,赵奇,陈兴武,赛力汗,郭顺堂. 2007

[12]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培武,石玉,赵俊晔,于振文. 2018

[13]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冠层光截获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郭培武,赵俊晔,石玉,王西芝,于振文. 2018

[14]高产·双抗型小麦新品种川麦51密肥与播期研究. 廖晓虹,杨梅,饶世达,蒲宗君. 2011

[15]施氮量对高产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影响. 史辛凯,于振文,赵俊晔,石玉,王西芝. 2021

[16]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魏素君,刘全清,张宏彦. 2014

[17]麦棉套作模式下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量的影响. 王树林,刘文艺,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2015

[18]施氮量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张宏芝,陈兴武,雷钧杰,乔旭,赵奇,王美. 2012

[19]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陈天鑫,王艳杰,张燕,常旭虹,陶志强,王德梅,杨玉双,朱英杰,刘阿康,石书兵,赵广才. 2020

[20]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美,亓振,王雨,刘孝成.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