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筛选和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文雁成

作者: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赵磊;曹金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遗传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0 年 25 卷 04 期

页码: 102-1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选育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并将该雄性不育系统杂交种投入生产应用,通过10多年自交和测交,从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掺合型杂交种Corrida中筛选出了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R2008。R2008在不同年份均能使萝卜质雄性不育系完全恢复育性,从而实现了萝卜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遗传分析表明,R2008的恢复性状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其中萝卜质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rr),恢复系的基因型为(RR),现有的甘蓝型油菜均为萝卜质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基因型均为N(rr)。与当地甘蓝型油菜相比,R2008生育期长(240d)、芥酸和硫甙含量高(分别为12.93%和78.63μmol/g)、结角率低(74.89%)、角粒数少(10.69粒),冻害重(冻害率100%,冻害指数73.50)。要选育合格的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应用于生产,必须对R2008的上述性状进行改良。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恢复系R18的遗传分析. 陈卫江,易冬莲. 1999

[2]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EA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蒲晓斌,张启行,陈放. 2002

[3]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7姊妹系间表型及遗传差异比较. 谢戎. 1997

[4]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姊妹系间表型及遗传差异比较. 谢戎,况浩池,王贵雄. 1997

[5]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李敏,张瑞茂,陈大伦,汤晓华. 2009

[6]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优良恢复系6958 R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陈大伦. 2011

[7]甘蓝型油菜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三系选育. 王华,赵继献,候国佐,张瑞茂. 1993

[8]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材料2188R的选育. 冉光权. 2006

[9]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材料L7AB及临保系的选育. 秦信容,杜才富. 2006

[10]甘蓝型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恢复系6215R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 2009

[11]早熟甘蓝型油菜恢复系YD 1021 R的选育. 汤勇,罗遵喜,杜才富,秦信蓉,张星星,喻时周. 2014

[12]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恢复系5862R的选育. 张瑞茂,侯国佐. 2002

[13]甘蓝型油菜双低萝卜质不育恢复系快速改良技术研究.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蔡东芳,曹金华,赵磊,王东国. 2016

[14]甘蓝型油菜双低pol CMS恢复系2350C的选育与应用. 张超,李大雄,罗莉斯,曾兵. 2014

[15]甘蓝型油菜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017R的选育. 何惠萍. 2008

[16]甘蓝型油菜“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1990

[17]甘蓝型油菜优良恢复系HF16-1400R的选育及应用. 何惠萍,侯燕,侯国佐,侯剑. 2013

[18]抗菌核病甘蓝型油菜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雷蕾,梁龙兵,秦信蓉,喻时周,徐静,陈丽,侯燕,杜才富. 2020

[19]一个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董云麟,杜禾. 1993

[20]基于3个甘蓝型春油菜Pol CMS的优良恢复系选育.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徐亮,杜德志.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