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半矮秆sd-r基因品系RA73与半矮秆sd-1基因保持系的株高遗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严宗卜

作者: 严宗卜;甘雨;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半矮秆基因;RA73;保持系;株高遗传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07 年 35 卷 03 期

页码: 12-1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将sd-r新半矮秆基因的品系RA73与sd-1半矮秆基因的6个保持系金23B、Ⅱ-32B、协青早B、K17B、粤丰B和龙特蒲B杂交。2006年在贵阳种植亲本、F1和F2,对株高进行遗传分析。试验结果,亲本的株高为82.4~94.5 cm,F1的株高为130 cm左右,F2代植株高度产生分离,经χ2分析,高株(101~140 cm)∶半矮秆(71~100 cm)∶矮秆(45~70 cm)的比例符合9∶6∶1,出现了两对高秆显性基因互补的遗传现象,这两对高秆显性互补基因分别来源于各自的原始高秆品种。讨论了RA73的sd-r半矮秆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方法。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新半矮秆基因品系RA73与4个sd-1半矮秆基因恢复系的株高遗传. 严宗卜,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 2006

[2]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向编辑水稻SD1基因. 胡雪娇,杨佳,程灿,周继华,牛付安,王新其,张美良,曹黎明,储黄伟. 2018

[3]水稻矮秆小粒突变体潇湘矮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鉴定. 吴云天,曾翔,袁隆平. 2007

[4]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对株高表达的影响及其对GA_3的敏感性. 程灿,吴跃进,刘斌美,童继平,吴敬德,张瑛,吴瑾华,袁勤. 2006

[5]浅谈水稻三系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 刘健章,施永祜,梁耿志,彭有. 2014

[6]4个水稻核心三系保持系耐旱性评价. 曾生元,龚红兵,李闯,景德道,林添资,余波,钱华飞,盛生兰. 2013

[7]利用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褐飞虱水稻三系保持系和不育系. 冯锐,陈灿,张晓丽,刘百龙,秦学毅. 2016

[8]水稻恢复系R225和保持系特B空间诱变效应探讨. 唐清杰,林尤珍,严小微,韩义胜,孟卫东. 2013

[9]中国常用水稻保持系及恢复系开花灌浆期耐热性评价. 符冠富,宋健,廖西元,章秀福,熊杰,王熹,乐明凯,陶龙兴. 2011

[10]半矮秆基因BnaA6.rga-ds的亚细胞定位和转基因甘蓝型油菜的鉴定. 刘超,吴江生. 2015

[11]不同矮秆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杏普,蒋春志,刘洪岭. 1998

[12]2个三系杂交稻保持系航天诱变效应的研究. 刘永柱,许立超,郭涛,王慧,张建国,陈志强. 2013

[13]辣椒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报. 袁远国,胡明文,李英,杨新城,罗孝明. 2008

[14]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生化特性研究. 马志虎,孙春青,王建华,潘跃平. 2012

[15]自交系冀161对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CMS)的不育性及恢复性研究. 马春红,赵璞,及增发,彭巧慧,李良英,甄占萍,贾银锁. 2014

[16]木豆的开花结荚特性研究. K.B.Saxena,杨示英. 2006

[17]北方杂交粳稻保持系产粉量研究. 李如海,张忠旭. 2017

[18]热害对主要籼型保持系结实率的影响.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刁立平,盛生兰. 2009

[19]不同施氮水平对杂交水稻保持系源库特征的影响. 杨玲娟,张卫星,张伟贵,曾勇军,余姜,刘凯凯. 2014

[20]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在水稻保持系上的转化. 牛芝霞,朱祯,李艳萍,吴茜,邹美智,牛景,孙海波,周维.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