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武际

作者: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平治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烟农19;氮肥基追比例;氮素吸收;产量;品质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8 年 28 卷 06 期

页码: 1021-10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氮肥施用方案提供依据,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2006年连续2个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后移和基追比例的增加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累积。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3∶0(N7/3)、5∶3∶2(N5/3/2)、3∶3∶4(N3/3/4)的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27%、29.88%和37.52%;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了小麦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开花后植株氮积累量(r=0.765*)、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r=0.685*)和成熟期籽粒氮积累量(r=0.719*)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花后小麦植株氮素的同化量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改善小麦品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条件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3∶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处理。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P·Zn组合对小麦生长·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 尹恩,武际,郭熙盛. 2009

[2]小麦高产及超高产优化管理模式对氮素吸收分配、土壤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曹雯梅,刘松涛,郑贝贝,路凤银,杨青华. 2013

[3]高光效小麦群体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机理. 丁永刚,陈欢,曹承富,乔玉强,赵竹,李玮,张向前,杜世州. 2024

[4]秸秆还田下化肥减施对苏北地区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晏军,王伟义,李斌,李亚芳,蒋润枝,沈明晨,王春云,崔必波. 2021

[5]不同施肥水平对温室番茄生长、氮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韩雪,曲梅,李银坤,王湛,郭文忠,陈菲. 2021

[6]不同氮水平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李录久,刘荣乐,陈防,金继运,王家嘉,姚殿立,李东平. 2010

[7]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群体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杨明达,马守臣,杨慎骄,李春喜,张素瑜,马守田,王多多. 2015

[8]土壤剖面硝态氮非均匀分布条件下小麦根系生长和氮素吸收特征. 高翔,陈磊,云鹏,王盛锋,刘荣乐. 2012

[9]施氮量对不同粒色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成熟期氮素分配和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王美,赵广才,石书兵,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范仲卿,郭明明,亓振. 2015

[10]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郭丽,王丽英,张彦才,史建硕,李若楠,王艳霞,任燕利. 2017

[11]烟农19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示范和验证. 张存岭,陈若礼,孔令聪,吴健,张芳. 2006

[12]淮北地区小麦综合栽培技术组装配套研究. 牛元民,杜世州. 2007

[13]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蔡金华,陈爱大,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 2013

[14]小麦不同群体去除无效分蘖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朱新开,郭文善. 2007

[15]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蔡金华,陈爱大. 2014

[16]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连麦2号产量与品质的调控. 李筠,王龙,任立凯,刘耀鸿,曹卫星,戴廷波. 2010

[17]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陈爱大,蔡金华,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 2014

[18]江苏淮北麦区小麦育种目标的调整. 顾正中,周羊梅,夏中华,孙苏阳. 2005

[19]氮肥运筹对中筋小麦品种徐麦29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王晓军,冯国华,王来花,张会云,柏栋阴,王静,陈荣振. 2008

[20]小麦产量和品质若干性状的遗传参数剖析. 杨崇力,罗树中.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