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MV病残体中病毒存活力及其传病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朴君

作者: 朴君;郭雨晴;丁爱芳;朴敬爱;杨柳;季英华;李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病残体;存活力;传病作用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41-46

摘要: 因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MV)寄主范围广,传染性和致病力强,以ToMMV为对象,对其产生的植株病残体进行了病毒分布和存活时间检测、侵染活性分析以及传毒作用测试。结果表明:烟草植株病残体的叶、茎、根中均含有病毒,ToMMV可在病残体存活较长时间,病死枯叶室温存放90 d后病毒依然存在,且仍保持侵染活性,刀片刮划枯叶模拟农事操作接毒后发现病残体具有传毒作用;ToMMV可在病残体中长时间保持侵染活力,田间病残体很可能会成为下茬作物的初侵染源;土壤无直接传毒作用,但混有病残体的土壤也可成为初侵染源,且沾染在农具表面的离体病毒依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侵染活力,成为潜在的初侵染源。综上,清除植株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是预防和控制ToMMV传播和扩散的重要环节,生产上应给予充分重视。

分类号: S432.41

  • 相关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菌核)存活力及地下侵染研究. 王晓娇,曹春梅,逯春杏,许飞,刘秉琦. 2018

[2]二步倍增东方百合“星球战士”及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研究(英文). 贾彩红,刘菊华,张静,徐碧玉,谭光兰,金志强. 2008

[3]日龄和冷藏时间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存活力的影响. 张烨,连梅力,李唐,朱文雅. 2015

[4]辽宁省番茄上番茄斑驳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 涂丽琴,吴淑华,高丹娜,吉颖,程兆榜,周益军,朱月林,刘勇,季英华. 2020

[5]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及生物学特性. 李月月,周文鹏,路思倩,陈德荣,戴剑鸿,郭乔优,刘勇,李凡,谭冠林. 2020

[6]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和RT-PCR技术鉴定引起茄子斑驳紫花病的病毒种类. 柴阿丽,陈利达,曹金强,康华军,石延霞,谢学文,李宝聚. 2019

[7]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广东省的首次报道. 汤亚飞,李正刚,佘小漫,于琳,蓝国兵,李战彪,何自福. 2023

[8]本氏烟组蛋白H4与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外壳蛋白互作调控病毒侵染. 刘亚楠,孙枫,涂丽琴,高丹娜,李硕,吴淑华,季英华,郭青云. 2023

[9]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四十三)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王丽霞,杜公福,范晓溪,李建明,李宝聚. 2012

[10]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九)西葫芦茎基软腐病的发生和防治. 李宝聚,张珊珊,李林. 2009

[11]茄匍柄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谢学文,陈利达,曹金强,韩道杰,石延霞,柴阿丽,李磊,李宝聚. 2021

[12]镰孢菌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陈利达,袁军海,李磊,石延霞,柴阿丽,谢学文,李宝聚. 2019

[13]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三十九)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张扬,李金萍,周慧敏,李宝聚. 2011

[14]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二十二)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传播途径. 李金萍,朱玉芹,李宝聚. 2010

[15]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四十一)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范晓溪,金伟,周慧敏,李宝聚. 2011

[16]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二十五)由煤污假尾孢引起的疑似番茄叶霉病的病原鉴定. 李宝聚,周艳芳,孟书元,石延霞,郭英兰. 2010

[17]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八十五)芹菜链格孢叶斑病的鉴定与防治. 宋加伟,王莹莹,石延霞,李宝聚. 2015

[18]大棚芹菜晚疫病防治. 王一惠. 2005

[19]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三十四)黄瓜菌核病的诊断、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周慧敏,李宝聚,江厚春,黄大野,石延霞,谢学文. 2011

[20]蔬菜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十)蔬菜线虫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