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纹雏蝗抗寒特性和高温耐受力及其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淑花

作者: 魏淑花;吴秀芝;王颖;马志宁;高立原;黄文广;张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草原;白纹雏蝗;抗寒性;耐高温能力;生理生化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172-1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阐明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抗寒和高温耐受能力及其抵御机制,本研究测定白纹雏蝗过冷却点、冰点值及其对高温的耐受力,并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白纹雏蝗在24、28、32、36、40、44和48℃不同温度下抗逆物质的积累量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白纹雏蝗卵的过冷却点值为-22.58℃,冰点值为-30.20℃。随着温度上升,白纹雏蝗的死亡率增加,在24~36℃温度范围,雌、雄成虫的死亡率均低于20.00%;44℃时,雌、雄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6.67%和63.33%,当温度上升至48℃时,雌、雄成虫的死亡率均达100.00%。白纹雏蝗雌、雄成虫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均随着温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不同温度处理间差异显著;36℃时,雌、雄成虫体内海藻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95μg/g和0.197μg/g。白纹雏蝗雄虫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雌成虫偏高,36℃时,雌、雄成虫比值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10和84.70。在不同温度下,白纹雏蝗雌、雄成虫体内的抗逆物质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3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其中,雌成虫体内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含量均在32℃达到最高,分别为74.18、51.62和117.35 mg/g,雄成虫体内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含量分别在32、36和28℃温度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19、39.38和104.57 mg/g,不同温度下雌、雄成虫体内3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差异显著。说明白纹雏蝗具有较好的抗寒能力,并通过积累体内海藻糖含量增加呼吸代谢消耗的底物和调节自身体内脂肪酸的含量防止因水分过度蒸发抵御高温环境。

分类号: S433.2

  • 相关文献

[1]自然条件下甘蔗品种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 张保青,杨丽涛,李杨瑞. 2011

[2]果树抗寒性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刘荣,刘清国,范建新,龚德勇,吴小波,韩树全,雷朝云. 2017

[3]油菜抗寒性生理生化机制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贾明珍,官春云. 2012

[4]植物响应亚适低温的生长发育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孙艳,蒲文宣,吴长征,黄平俊,孙铭雪,宋德安,刘来华. 2021

[5]花卉抗寒性研究进展. 杨佳明,赵兴华,屈连伟,冯守哲. 2009

[6]低温胁迫对滇丁香生理效应影响及抗寒性的诱导. 孔令芳,杨志愿,李世峰. 2022

[7]低温胁迫下不同咖啡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耐寒性评价. 黄丽芳,李金芹,龙宇宙,董云萍,王晓阳,林兴军,孙燕,陈鹏,闫林. 2021

[8]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王会良,何华平,龚林忠,王富荣,孙中海. 2011

[9]澳大利亚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王绛辉,卢欣石,严秀将,张明军. 2007

[10]不同品种桑树抗寒特性的研究. 武玉壁,张进献,高玉军,庞玉兰,李冬杰,李云祥. 2000

[11]低温胁迫对转SoTUA基因甘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唐丽华,黄婵,陈教云,杨丽涛,邢永秀,农友业,李杨瑞. 2019

[12]6个番荔枝品种在自然低温条件下的抗寒性比较. 安振宇,黄伟雄,尧金燕,龙兴,张继,邓彪,周双云,唐文忠,侯延杰. 2017

[13]叶面喷施外源ABA对胡椒抗寒生理生化及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影响. 伍宝朵,崔鑫,胡丽松,范睿,朱春梅,杨建峰,郝朝运. 2020

[14]花期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花粉活力和产量的影响. 贾良良,黄少辉,刘学彤,杨云马,孙彦铭. 2020

[15]辽宁省主栽黑木耳菌株菌丝耐高温能力试验. 李红,肖千明,孙冠中. 2015

[16]东亚飞蝗耐高温能力及其体温调节行为. 雷仲仁,朱彬洲,姚君明. 2009

[17]盐池县典型草原优势天敌对蝗虫种群的控制. 魏淑花,沈明亮,高立原,张蓉,黄文广. 2013

[18]白纹雏蝗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 魏淑花,张宇,张蓉,高立原,黄文广,于钊. 2014

[19]白纹雏蝗卵胚胎发育阶段划分与滞育解除. 马志宁,王颖,张蓉,朱猛蒙,黄文广,罗晓玲,贾彦霞,魏淑花. 2022

[20]长期气候变化对草原畜牧业牧草及家畜的影响. 撒多文,王小龙,孙林,卢强.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