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汉中

作者: 王汉中;王新发;刘贵华;郑元本;杨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保持系;小孢子培养;胚状体;直接成苗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04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42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产胚率存在明显差异,但pol-CMS的恢复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胚状体产量差异不显著,恢复或保持基因不影响小孢子成胚率,说明通过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合pol-CMS杂交亲本是可行的。胚状体直接成苗率与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及供体材料基因型有关,胚状体经低温诱导及适当增大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可有效提高胚状体直接成苗率。4℃低温处理10d和培养基琼脂浓度高于1.2%均可提高胚状体的直接成苗率,并以1.5%琼脂浓度效果较好。

分类号: S565.403.53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3213A的遗传性. 周熙荣,李树林,顾龙弟,庄静. 2000

[2]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拓宽甘蓝型油菜保持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的研究. 王艳花,柳海东,姚艳梅,杜德志. 2013

[3]球茎甘蓝小孢子培养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王超楠,闻凤英,刘晓晖,罗智敏,赵冰,黄志银. 2011

[4]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及其单倍体应用研究进展. 星晓蓉. 2011

[5]球茎甘蓝小孢子培养中影响胚诱导的几个因素. 王超楠,闻凤英,刘晓晖,罗智敏,赵冰. 2010

[6]春性甘蓝型油菜胚状体成苗影响因素的研究. 罗玉秀,杜德志,唐国永. 2010

[7]辣椒自然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研究. 高素燕,吕敬刚,焦荻,商纪鹏,焦定量,黄亚杰. 2019

[8]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优化. 赵艳艳,牛刘静,原玉香,魏小春,杨双娟,王志勇,张晓伟,张衍荣. 2020

[9]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 李必元,叶国锐,王五宏,钟新民. 2012

[10]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胎细胞结构变化及其植株再生. 姚悦梅,张振超,山溪,肖燕,朱建飞,戴忠良. 2019

[11]影响甘蓝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因素研究. 杨红丽,胡靖锋,徐学忠,和江明,宋爽. 2015

[12]十字花科蔬菜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牛刘静,赵艳艳,原玉香,魏小春,杨双娟,王志勇,苏贺楠,张晓伟,尹喜恩. 2022

[13]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 汤泳萍,周劲松,罗绍春,盛文涛,谢启鑫,朱友林,陈光宇. 2011

[14]茄子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马欣,申书兴,连勇,刘富中,陈钰辉. 2006

[15]秋水仙碱对大麦离体培养小孢子存活与成苗的影响. 陆瑞菊,黄剑华,孙月芳,王亦菲,周润梅. 2001

[16]红菜薹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丁茁荑,戴雄泽,周晓波,汪端华. 2016

[17]菜薹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的影响因素研究. 丁茁荑,肖杰,周晓波,彭淼. 2013

[18]安徽乌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秦艳梅,王明霞,江海坤,严从生,王艳,田红梅,张其安,方凌. 2017

[19]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诱导与植株再生. 王五宏,叶国锐,李必元,岳智臣,钟新民. 2013

[20]甘蓝类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姜凤英,冯辉,李娜,王平.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