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冬麦区南片气象因子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柏军兵

作者: 柏军兵;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玉娇;郭丹丹;刘哲文;王艳杰;石书兵;赵广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象因子;小麦品种;产量;品质;相关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气象

ISSN: 1000-6362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06 期

页码: 474-4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20/2021年度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4个省份分别设置大田试验,选择周麦18、周麦36及爱民蓝麦1号3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分析比较不同气象因子对3个品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特性和试验点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长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籽粒长度、株高及产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大于品种基因型,而籽粒宽度、产量三要素、籽粒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受品种基因型的影响大于环境条件.从不同试验点气象因子来看,籽粒长宽和千粒重表现一致,主要受抽穗?灌浆中期水分的正向调控和拔节?成熟期气温的负向调控;株高主要受拔节期水分和气温的正向调控;产量和穗粒数主要受抽穗期水分和气温、灌浆中期水分的正向调控;有效穗数主要受拔节?抽穗期日照时数的正向调控.籽粒淀粉含量受拔节后气温、水分的正向调控,受扬花后期日照时数的负向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则与其相反,纤维素主要受抽穗?灌浆中期水分的正向调控.综上所述,不同小麦品种特性和试验点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长宽、产量及品质均存在显著影响;拔节后的平均气温、总供水量及总日照时数对小麦籽粒表型、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奉贤黄桃产量的气象影响因子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徐相明,谈建国,顾品强,杜纪红,王正大,汤晨阳,姚寅秋,尹荔阳. 2021

[2]2003—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述评. 柳娜,杨文雄,曹东,王世红,刘效华. 2015

[3]湖北小麦育种现状及“十三五”育种工作思路. 许甫超,李梅芳,董静,秦丹丹,徐晴. 2015

[4]小麦新品种晋麦67号的选育及利用. 张兰萍,唐朝晖,逯成芳. 2000

[5]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2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陈德胜,杨学明,张鹏,张平平,周淼平,姜朋. 2016

[6]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44的选育研究. 蒲宗君,饶世达,杨武云,张增艳,蒲至恩. 2006

[7]广西地区西番莲产量和品质形成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田青兰,吴艳艳,刘洁云,黄伟华,牟海飞,张英俊,韦绍龙,韦弟. 2021

[8]长江上游高温伏旱区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徐富贤,刘茂,周兴兵,郭晓艺,张林,蒋鹏,朱永川,熊洪. 2020

[9]北方优质粳稻品种产量、品质对温光响应特征及适应性. 崔弘,刘迪,宋振伟,曹铁华,董文军,刘猷红,杨忠良,徐振华,具红光,孟英. 2023

[10]江苏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李刚,高清松,王健,罗伯祥,程保山,徐卫军,储成才,袁彩勇. 2017

[11]不同种茎长度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艳英,劳承英,周佳,韦本辉,周灵芝,胡泊,申章佑,黄渝岚. 2021

[12]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国兵,汪灿,周棱波,徐燕,高旭,姜讷,张立异,邵明波. 2019

[13]大豆品系在黄淮南部主产区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王大刚,胡晨,胡国玉,李杰坤,黄志平,于国宜,张磊. 2014

[14]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研究. 聂守军. 2005

[15]钾肥作用与向日葵主要性状和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马军,王文军,郭永利,黄绪堂,李岑,梁春波,周菲,陈慧荣,王静. 2015

[16]北疆优质杂交棉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 王娟,孔宪辉,刘丽,王旭文,余渝. 2011

[17]金银花枝、叶替代木屑栽培毛木耳生产效益研究. 李小林,苗人云,周洁,黄忠乾,谭伟,段晓明,张小平. 2018

[18]不同气象因子与黔草1号种子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吴佳海,牟琼,唐成斌,韩永芬,王小利,张建波. 2008

[19]鲁西南冬小麦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刘淑云,李景岭,张秀兰,朱建华. 2011

[20]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气象因子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参考作物蒸散量影响. 崔宁博,李卓,赵璐,胡笑涛,龚道枝.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