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山军建

作者: 山军建;曾宝安;王彩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

期刊名称: 宁夏农林科技

ISSN: 1002-204X

年卷期: 2001 年 02 期

页码: 4-6

摘要: 生物药剂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生物药剂对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影响很明显 ,诱导结实率为 0 .0 6 %~ 2 .2 8%。单生化因子以 10mg/L吲哚乙酸 ,复生化因子以 10 0mg/L对氯苯氧乙酸 + 50mg/L肌醇 + 10mg/L 2 ,4 -D ,诱导效果最好。施药方法以喷施 3次的效果最好。通过后代纯系鉴定 ,孤雌生殖后代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分类号: S512.120.352

  • 相关文献

[1]化学试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果穗结实性的研究. 岳尧海,周旭东,王敏,路明,张建新,马英杰,刘宏伟,李岩,张志军,刘文国. 2019

[2]云南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的孤雌生殖诱导研究. 李先平,李树莲,隋启君,杨琼芬,白建明. 2006

[3]一般配合力测定在构建矮败小麦耐盐轮选群体中的应用. 李强,李筠,任立凯,王龙,孙中伟. 2012

[4]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在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孙中伟,樊继伟,王康君,李强,郭明明,张广旭,陈凤. 2018

[5]连云港地区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李强,王龙,浦汉春,任立凯,孙中伟,李筠. 2012

[6]矮败轮回选择工具创新小麦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 李强,李筠,任立凯,孙中伟,浦汉春. 2012

[7]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浅析. 浦汉春,陈凤,周振玲,樊继伟,孙宗伟,王康君,李强,郭明明. 2016

[8]小麦7~(OE)亚基导入和揉面特性的研究. 王建贺,梁丹,时晓伟,冯刚,王从磊,石斯发,王继忠. 2011

[9]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 2018

[10]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轮选165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张明响,方聪燕,买春艳,冯宝艳,李东京,李金龙. 2020

[11]小麦新品种视察168的选育. 张明响,方聪燕,买春艳,冯宝艳,苏迪迪,尚习杰,尚瑞程,韩鹏,高川. 2021

[12]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孟凡华. 2002

[13]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 杨丽. 2005

[14]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2007

[15]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太114的选育. 张立生,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朱玫,李锐,郭明慧. 2017

[16]节水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1号. 柳娜,杨文雄,王世红,张雪婷,杨长刚,刘宝龙,曹东,袁俊秀,刘效华. 2022

[17]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麦606的选育与利用. 甘斌杰,黄晓荣,夏孝群. 2013

[18]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的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张新忠,黄天荣,吴新元,高永红,李冬,曹俊梅,周安定. 2007

[19]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山西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温辉芹,裴自友,侯美莲,张立生,程天灵,李雪,朱玫. 2015

[20]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甘斌杰,余增亮,汪建来,王瑞,杨赞林.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