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和节瓜疫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莉莎

作者: 曾莉莎;陈康丽;吕顺;王芳;吴永官;杜彩娴;唐琪璐;黄熊娟;莫安妮;黎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瓜;节瓜;疫病;离体叶片接种法;抗病品种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0 年 51 卷 009 期

页码: 2213-22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冬瓜疫病抗性鉴定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冬瓜疫病抗性鉴定方法,并筛选抗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灌根接种法为对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9份冬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和比较,评估离体叶片接种法的可行性;并采用所建立的离体叶片接种法对23份冬瓜品种和18份节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从中筛选抗、耐疫病的冬瓜和节瓜品种.[结果]离体叶片接种后,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呈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变成黑色病斑,有的会长出白色霉层.9份供试冬瓜品种中,铁柱168、B184和P33等7份冬瓜品种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抗感性评价,反应类型结果完全一致.两种鉴定方法对冬瓜疫病的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性高达77.78%:注射灌根接种法发病率的平均值是54.6%,病情指数的平均值是29.6;离体叶片接种法发病率的平均值是60.2%,病情指数的平均值是31.5.对两种接种法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注射灌根接种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接种方法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和0.993.节瓜普遍比冬瓜更抗疫病,初步筛选出3份高抗冬瓜品种,分别是连环杂交大冬瓜、铁心999黑皮冬瓜和黑娃四号小冬瓜,病情指数分别为5.9、9.2和1.7;5份高抗节瓜品种,分别是佳庆338节瓜、玲珑节瓜、翠秀节瓜、新粤农8号和5号黑毛节瓜,病情指数分别为4.2、5.0、5.8、6.7和7.5.[结论]与注射灌根法相比,离体叶片接种法具有发病症状明显、操作方便、速度快、不伤害植物等优点,离体叶片接种法可作为冬瓜品种疫病抗病性鉴定的辅助手段,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筛选出3份高抗冬瓜品种和5份高抗节瓜品种可作为培育及利用抗病品种的资源.

分类号: S642.304.3

  • 相关文献

[1]冬瓜、节瓜枯萎病菌人工接种技术研究. 谢大森,何晓明,何素娟. 2003

[2]我国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建议. 周胜军,陈新娟,朱育强,陈丽萍,张鹏. 2014

[3]基于表型性状与SSR标记的冬瓜、节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翟彩娇,葛礼姣,程玉静,仇亮,王小秋,刘水东. 2024

[4]冬瓜疫病防治研究进展. 吴永官,黄思良,李立志. 2007

[5]不同冬瓜品种对疫病的抗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关系. 陈康丽,曾莉莎,周海琪,王芳,吴永官,唐琪璐,王益奎,杜彩娴,黎炎. 2021

[6]东北地区水稻种质资源抗纹枯病研究初报. 杨晓贺,魏松红,顾鑫,姚亮亮,高雪冬,申宏波,丁俊杰. 2020

[7]马铃薯后代材料晚疫病的抗性鉴定. 何晓楠,吕春娜,黄美菁,王芳. 2024

[8]黑龙江省核盘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刘春来,王爽,夏吉星,杨帆,李新民,孟庆林,张匀华. 2015

[9]不同来源向日葵菌核病分离物致病性分化研究. 刘春来,刘兴龙,王爽,夏吉星,杨帆,孟庆林,张匀华,刘宇. 2013

[10]节瓜新品种-夏冠一号. 彭庆务,何晓明,谢大森. 2006

[11]苦瓜一节瓜一仁东大蒜节本高效栽培技术. 杨声澉,周国列,何国常,梁劲. 2014

[12]响应面法优化节瓜中丙醇二酸提取条件的研究. 刘娜,杜旋,鲁博,田守波,李丹. 2021

[13]早熟节瓜新品种'新秀'. 何晓明,彭庆务,刘文睿,谢大森,江彪,林毓娥,梁肇均,王敏. 2020

[14]节瓜品种概况及其制种技术. 郭汉权,刘洪标,彭庆务,田永红,姜冬青,黄智文,王凯,黄旺平,何润铭. 2020

[15]节瓜新品种‘粤宝’. 彭庆务,刘文睿,何晓明,江彪,谢大森,林毓娥,梁肇均,王敏. 2019

[16]节瓜ACC合酶基因CqAC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彭琴,王敏,彭庆务,江彪,林毓娥,刘文睿,梁肇均,李玲,何晓明. 2020

[17]节瓜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的克隆及比对. 赵芹,谢大森,江彪,罗少波,彭庆务,李明珠. 2014

[18]氮钾营养对节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赫新洲,关佩聪,陈日远. 1997

[19]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节瓜叶片总蛋白的方法研究. 赵芹,谢大森,彭庆务,郭巨先,周念. 2014

[20]适合AFLP分析用的节瓜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程志学,陈清华,于远,王瑞,黄河勋,林毓娥,梁肇均.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