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共和盆地高寒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永秀

作者: 张永秀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流动沙丘;治理技术;共和盆地

期刊名称: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6-8996

年卷期: 2009 年 04 期

页码: 60-63+68

摘要: 研究了共和盆地流动沙丘的快速治理技术,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快速固定需要机械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机械沙障可在短期内将流动沙丘完全固定,但是,如果不采取生物措施,沙丘有可能在2~3年内复活,而生物措施固定流沙,初期效果缓慢,有时甚至难以实现。采用机械沙障将沙丘先加以固定,然后实施生物措施。这种生物与机械相结合的流动沙丘治理技术是类似共和盆地立地条件下治理流动沙丘的最佳模式。

分类号: X171.4

  • 相关文献

[1]柠条. 时永杰,常根柱. 2003

[2]沙拐枣. 时永杰,杜天庆. 2003

[3]中子水分仪在流动沙丘上的标定研究. 郭守平,杨秀春,徐斌. 2006

[4]白沙蒿. 时永杰,高万林. 2003

[5]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张登山. 2000

[6]光伏电厂干扰下高寒荒漠草原区植被和土壤变化特征. 李少华,高琪,王学全,兰岚,杨占武. 2016

[7]共和盆地塔拉滩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组成与土壤特性. 王学全,尹书乐,杨占武,卢琦,杨恒华,陈琦. 2015

[8]青海共和盆地人工固沙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周虹,刘雲祥. 2022

[9]共和盆地沙化土地青杨林恢复规律及影响因素. 王伦,邓磊. 2023

[10]共和盆地不同灌木群落生物土壤结皮理化性质差异. 张曼玉,王志涛,邓磊,周虹. 2023

[11]共和盆地沙区水分含量消长趋势评价. 石蒙沂. 1997

[12]共和盆地不同恢复年限人工混交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王伦,周鸿玉,杨秀玲,魏民,邓磊. 2023

[13]共和盆地柽柳沙地造林技术研究. 石蒙沂. 1999

[14]贵南县黄沙头流动沙地综合治理技术与经验总结. 王志涛,朱春云,杨占武,陈武生. 2000

[15]太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害虫发生演替及治理技术回顾与展望(综述). 沈国清,杨代凤,陆长婴,陈茂林,丁宗泽. 2002

[16]英山县小流域面源污染分析及治理技术. 盛思琴,明萍,陈海萍,叶灼珠,杨双齐,黄斌,段炼. 2024

[17]福建省冷浸田形成、障碍特性及治理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李清华,王飞,何春梅,林诚,李昱,林新坚. 2011

[18]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 涂仕华,赵秀兰. 2003

[19]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进展. 曹启民,王华,张黎明,桑爱云,漆智平. 2006

[20]稻麦轮作区日本看麦娘抗药性水平测定及高效除草剂筛选. 谷涛,李永丰,张自常,张磊,杨霞.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