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样本数据的中国水稻扇型植硅体形态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先干

作者: 唐先干;谢金水;陈大洲;刘光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扇型植硅体;普通野生稻;水稻;形态;大样本

期刊名称: 古生物学报

ISSN: 0001-6616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543-5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水稻扇型植硅体在水稻起源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野生稻和栽培稻扇型植硅体的区分存在不确定性,限制了扇型植硅体在早期稻作研究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植硅体大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扇型植硅体长宽大小趋势是,普通野生稻大于栽培稻,粳稻大于籼稻;普通野生稻B/A显著大于栽培稻,粳稻B/A又显著小于籼稻。水稻扇型植硅体的长(VL)与宽(HL)呈现正相关的规律,扇型植硅体主要分布在VL<41μm和HL<39μm与VL>41μm和HL>39μm的区间内;在遗址水稻鉴定中,如发掘的扇型植硅体中多数B/A小于等于1.20就有很大可能是粳稻;如B/A大于1.2,可再根据扇型植硅体的大小区分野生稻和籼稻,多数植硅体在VL<41μm和HL<39μm的区间内可能是籼稻,在VL>41μm和HL>39μm的区间内则可能是普通野生稻。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纯合系野生稻植硅体形态特征及其在水稻起源研究中的意义. 唐先干,吕厚远,曹志斌,谢金水. 2022

[2]玉米品种(系)间遗传距离计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杨文鹏,王伟. 2013

[3]玉米品种(系)问遗传距离计算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杨文鹏,王伟. 2013

[4]基于大样本土壤光谱数据库的氮含量反演. 王乾龙,李硕,卢艳丽,彭杰,史舟,周炼清. 2014

[5]云南水稻品种原生质体培养研究. 张尧忠,徐宁生,曾黎琼,松岗诚,伊势一男. 2001

[6]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陈乔,孙荣科,杨朗,黄凤宽,黄大辉,韦素美,张月雄,刘丕庆,李容柏. 2010

[7]野生稻与籼稻杂交后代田间表现及优良单株选育. 黄大辉,梁仁敏,韦世开,韦春项,罗继腾. 2015

[8]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研究十年回顾. 袁潜华,王丰,姚克敏,裴新梧,胡凝,王志兴,王旭静,柳武革,钱前. 2014

[9]普通野生稻红色种皮遗传分析及育种利用初探. 刘驰,马增凤,张月雄,秦钢,阎勇. 2013

[10]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在水稻改良中的利用研究. 秦学毅,韦素美,黄凤宽,张向军,魏源文,杨新庆,李维科,邓智年,朱汝财,黄所生,吕维莉,李青,罗善昱. 2003

[11]普通野生稻黑颖壳遗传分析及育种利用初探. 刘驰,马增风,张月雄,秦钢,阎勇,卢星高. 2013

[12]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抗稻褐飞虱新基因的鉴定与利用(英文). 李丽淑,韦素美,韦燕萍,陈英之,白德朗,杨朗,黄凤宽,吕维莉,张向军,李小勇,杨新庆,魏源文. 2006

[13]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种质资源中Hsp101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刘悦,江立群,吕树伟,孙炳蕊,李晨,刘清,于航. 2024

[14]不同氮利用效率基因型水稻茎秆特性比较. 李敏,张洪程,杨雄,葛梦婕,马群,魏海燕,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2012

[15]铅在紫色土—水稻体系中的植物效应及形态. 涂从,青长乐. 1993

[16]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及产量的影响. 倪承凡,张富林,吴茂前,夏颖,张志毅,刘冬碧,范先鹏,熊桂云,马路,高立. 2020

[17]不同调控措施对个旧矿区水稻土As修复及水稻As累积的影响. 杜丽娟,陈璐,米艳华,严红梅,孔令明,张文波,尹本林. 2020

[18]水直播稻与插秧稻群体茎秆形态差异分析. 赵海新. 2022

[19]水稻顶端颖花退化的形态与发育学研究. 姜辉,姜树坤,陈丽丽,王嘉宇,白良明,孙世臣,张凤鸣,丁国华,王彤彤. 2016

[20]根际增氧模式的水稻形态、生理及产量响应特征. 赵锋,王丹英,徐春梅,张卫建,李凤博,毛海军,章秀福.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