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六圃法”提纯保真原种繁殖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俊

作者: 邓启云;齐绍武;庄文;石祖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提纯保真繁殖体系;Y58S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7 年 31 卷 01 期

页码: 99-1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保真繁殖对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提纯繁殖技术多以防止起点温度漂移为目的,而忽视了生物学性状的提纯保真。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结合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多年大规模原种生产实践,建立了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六圃法"提纯保真原种繁殖体系。【方法】该技术体系基本步骤如下:首先,直接从生产上大规模制种使用的不育系种子中取样,种植"典型单株筛选圃",进行典型单株初选;其次,通过"起点温度鉴定圃"筛选不育起点温度基本一致的核心单株,进行起点温度纯化;然后,通过"群体观察圃"、"配合力鉴定圃"和"制种试验圃"来确保光温敏不育系的遗传背景基本纯合和表型整齐一致,从而决选保真核心株系,进而获得保真核心种子;最后,建立连续稳定的品种"专一性原种繁殖圃"来实现原原种和原种的高纯度生产。【结论】实践证明,该技术体系可确保获得育性稳定、表型整齐,且遗传背景来源基本一致的光温敏不育系原种,大幅度提高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繁殖的安全可靠性和生产效率。2008年以来,应用该技术体系生产了249万kg Y58S生产用种,基本消灭了同形可育株,纯度全部达到99.5%以上。目前这些Y58S生产用种已经全部销售给各种业公司进行杂交制种,生产的杂交种子推广1474万hm2以上。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选育. . 2005

[2]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特征特性研究初报. 朱校奇,邓启云,陈春光,彭福元,彭瑛,庄文,武文. 2007

[3]育性敏感期低温胁迫对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吴俊,盛文涛,庄文,李莺歌,邓启云. 2016

[4]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Y58S幼穗分化期耐冷性表现及生理机制. 吴俊,庄文,姚栋萍,李莺歌,邓启云. 2017

[5]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研究Ⅳ.不育起点温度漂移规律. 袁定阳,邓启云,李新奇. 2003

[6]育性敏感期低温对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吴俊,庄文,姚栋萍,李莺歌,邓启云. 2015

[7]光温敏不育水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与原因综述. 袁隆平. 2003

[8]水稻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低温下育性选择效果研究. 杨益善,袁隆平. 2003

[9]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袁隆平,杨益善. 2000

[10]选育不育性表达稳定的光温敏不育系的方法探讨. 杨益善. 2003

[11]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Y58S及部分重要两系杂交水稻亲本的DNA指纹图谱. 邓启云,周丽洁,朱校奇,陈春光,庄文,金德敏,王斌. 2008

[12]两用核不育系Y58S在绵阳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转换研究. 侍守佩,项祖芬,黄廷友,王志,刘定友,褚旭东,石军,杨伟,李春财. 2015

[13]海拔和播期对水稻Y58S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云,涂建,刘晓利,黄平,李华慧,辜琼瑶,卢义宣,杨久,陈忆昆,奎丽梅. 2015

[14]C815S和Y58S母系组合对灌浆期低温抗性的比较研究. 彭伟正,彭选明,王芊,庞伯良,邓波,易靖超. 2011

[15]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盛孝邦,段美娟. 2000

[16]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短日低温条件下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 杜士云,阳菁,王守海,王德正,吴爽,罗彦长,李阳生. 2010

[17]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9771S异交特性研究. 陈立云,何强,唐文邦. 2013

[18]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88 S的选育与应用. 罗孝和,罗珊. 2008

[19]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Ⅱ)——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 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李成荃,吴爽,杜士云. 2002

[20]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双8S的选育与应用. 颜育民,王桂元,罗治斌,罗孝和.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