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阳离子/质子逆向转运蛋白ZmNHX7的功能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凌霄

作者: 张凌霄;焦珍珍;卜华虎;王逸茹;李健;郑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ZmNHX7;逆向转运蛋白;离子毒害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0 年 46 卷 08 期

页码: 1185-11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植物阳离子/质子逆向转运蛋白可以维持细胞内的离子平衡,在抵御离子毒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一个编码玉米阳离子/质子逆向转运蛋白的基因,命名为ZmNHX7。该基因编码序列(codingsequence,CDS)全长3411 bp,编码一条含1136个氨基酸的多肽链。ZmNHX7基因在玉米各组织部位均有表达,在V7 (第7片叶完全展开)时期的根和茎中表达量较高。在NaCl与LiCl的胁迫条件下,该基因表达量上调。系统进化树分析将ZmNHX7与拟南芥质膜阳离子/质子逆向转运蛋白AtNHX7和AtNHX8归为一类,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核膜上。将ZmNHX7基因转入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中,转基因互补株系可以恢复该突变体对Li+的耐受性。这些结果表明, ZmNHX7编码一个玉米质膜阳离子/质子逆向转运蛋白,在缓解Li+对植物的毒害和维持细胞内的离子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盐渍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营养吸收及离子毒害的影响. 贺忠群,贺超兴. 2013

[2]小麦根系拒盐能力研究. 王春梅,张茜. 2009

[3]植物耐盐机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王大江,刘昭,路翔,高源,孙思邈,郭含欣,田雯,王霖,李子琛,李连文,王昆,刘继红. 2024

[4]玉米籽粒败育过程的能量代谢研究. 张凤路,崔彦宏,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2000

[5]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6]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7]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吉林省应用浅析. 徐艳荣,杨贤成,林红,焦仁海. 2001

[8]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9]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10]肉牛日粮补锌对粗料纤维和玉米有机物瘤胃降解的影响. 王峰,莫放,黄应祥,王茂荣,苗朝华,陈瑶. 2008

[11]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何方. 2010

[12]河套灌区豆米双收一膜二用栽培模式初探. 杨文耀,张建中. 2004

[13]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CF5-11111的选育及抗病研究. 马春红,邵萍,李运朝,董文琦,崔四平,贾银锁,张文英. 2007

[14]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闫孝贡,胡楠,袁静超,盖嘉慧,刘剑钊,张洪喜,梁尧,蔡红光,任军. 2017

[15]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建议. 张维东,韩喜国,任英,王秀飞,安载学,刘鹏. 2012

[16]玉米耐低锌品种的筛选及评价. 蔡鑫鑫,杨克军,王玉凤,吕晓丽,张崎峰. 2014

[17]不同化学药剂对玉米孤雌生殖的诱导效果. 王俊强,赵念力,钱春荣,宫秀杰,于洋,王振华. 2010

[18]成型等离子体技术对玉米苗期叶片某些生理特性影响. 赵洪祥,方向前,边少锋,曹敏建,刘亚亮,孙宁,张丽华,谭国波,孟祥盟,闫伟平. 2010

[19]玉米栽培密度问题初探. 王宇菲,李平,付景昌. 2008

[20]通辽地区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技术效果分析. 李金琴,王宇飞,侯旭光,陈杰辉,薛永杰,李雪峰,胡航.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