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生化鉴定方法比较及其营养品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彩优

作者: 马彩优;张晟瑞;李斌;李静;杜维俊;孙君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脂肪氧化酶;比色法;SDS-PAGE;IEF-PAGE;营养品质;低豆腥味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150-1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豆脂肪氧化酶(LOX)是一种重要的豆腥味因子,为了筛选适宜的LOX鉴定方法和优异的LOX缺失育种亲本,本研究以大豆LOX缺失的近等基因系(Century和Suzuyutaka)和6个低豆腥味品种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等点聚焦聚丙烯凝胶电泳(IEF-PAGE)技术鉴定LOX缺失情况,比较3种鉴定方法的优缺点;同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超高液相色谱(UPLC)、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析LOX缺失种质的主要营养品质组分(蛋白质、油分、可溶性糖、脂肪酸、异黄酮、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比色法简便快捷,试剂需要现配现用;SDS-PAGE方法简单且成本低,但分辨率较差;而IEF-PAGE方法检测准确性较高,但成本也较高。品质分析发现,Century近等基因系的不同营养品质组分差异显著;而Suzuyutaka近等基因系的蛋白质、油分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差异显著。综上,针对大量种质材料筛选可先采用比色法进行快速初筛,然后结合IEF-PAGE法进行精准鉴定,既可加速低豆腥味大豆育种进程,同时可降低检测成本。筛选出具有不同营养品质组分的LOX缺失的优异种质,可为低豆腥味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可靠的育种和亲本材料。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脂肪氧化酶与籽粒营养品质关系的研究. 王金龙,李星华,陈宛妹. 2000

[2]高异黄酮低豆腥味大豆新品种中黄68的选育. 孙君明,韩粉霞,闫淑荣,杨华,李斌. 2015

[3]低豆腥味大豆新品种中黄18的选育有配套技术技术. 韩粉霞,丁安林,孙君明. 2002

[4]高蛋白无腥味大豆绥无腥豆2号的选育与推广. 付春旭. 2018

[5]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检测5个大豆杂交组合中脂肪氧化酶的缺失突变. 闫彩霞,马峙英,张彩英,秦君,高雪峰,张孟臣. 2008

[6]中国大豆资源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鉴定研究. 傅翠真,常汝镇,徐文英. 1999

[7]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检测方法研究. 傅翠真. 2004

[8]中国大豆资源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研究. 傅翠真,常汝镇,徐文英. 2000

[9]人参糖果中人参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王磊,孙德水,郑东梅. 2013

[10]硫横苯丁锡混合悬浮剂中苯丁锡含量的测定. 郑斐能. 1996

[11]油菜蜂花粉酚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杨佳林,朱青,孙丽萍,徐响. 2010

[12]甘蔗果酒多酚含量测定的不同方法对比研究. 胡瑞云,沈石妍,王智能,杨柳,李艳芳,郭家文,应雄美. 2018

[13]优化蒽酮比色法测定甜玉米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李晓旭,李家政. 2013

[14]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大米中水溶性糖含量. 王莉丽,梅文泉,陈兴连,方海仙,刘兴勇,杨东顺,王卫清. 2020

[15]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中总皂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高微微,佟建明,李展,萨仁娜,刘小丽. 2006

[16]桃果肉花色苷遗传多样性及红肉桃判定指标的探讨. 赵玉,王力荣,曹珂,朱更瑞,方伟超,陈昌文,彭福田. 2013

[17]食用菌中二氧化钛检测方法初探. 林淼,时文兴,金晓芬,刘海燕. 2023

[18]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应用于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甄建辉,孙鹏远,巩文雯,靳欣欣,贾文珅,赵杰,陈瑞春,潘立刚,梁刚. 2021

[19]藜麦皂甙的测定研究. 任卓伟,倪文杰,刘森. 2015

[20]金针菇菌丝体γ-氨基丁酸快速检测方法. 卢雪伟,李晓晖,鲍大鹏,周陈力,陈洪雨,冯占,李贺文,王瑞娟,邵悠然,吴莹莹.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