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麦类作物对恶性杂草白茅抑制作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远

作者: 赵远;陈新兰;央金;雷雪萍;姚小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草防除;麦类作物;白茅;抑制作用;西藏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3 年 49 卷 006 期

页码: 299-3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西藏青稞'藏青2000'和小麦品种'高原43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恶性杂草白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青稞和小麦品种对恶性杂草白茅种群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密度的青稞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小麦种植密度增大,白茅种群数量差异显著,而干重差异不显著;当小麦种植密度达到15 kg/667m2时,抑制白茅的作用最佳.在青稞与小麦种植密度相同时,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差异极显著,小麦的抑草效果更佳.

分类号: S435.123

  • 相关文献

[1]红壤丘陵自然植被恢复及其对某些土壤条件的影响. 刘更另,黄新江,冯云峰. 1990

[2]咖啡园恶性杂草白茅的危害及防除. 胡发广,毕晓菲,黄家雄,李亚男,严炜,刘航秀. 2018

[3]白茅对紫茎泽兰的竞争效应. 桂富荣,李正跃,李隽,万方浩. 2010

[4]白茅草地的合理利用研究. 江玉林,苏连登. 1992

[5]1996年《麦类文摘》收录文献的统计分析. 朱云香,段韶芬,徐丽敏. 1997

[6]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林小虎,李兴锋,王黎明,陆文辉,王洪刚. 2005

[7]ICARDA麦类作物抗虫育种. 蔡义忠. 1993

[8]麦类赤霉病研究进展. 喻大昭. 2009

[9]新疆麦类蚜虫的种类和识别. 杨海峰,马祁. 2003

[10]中国大麦黄矮病毒及BYDV-GAV株系研究进展. 乔世英,闫佳会,郭青云. 2020

[11]麦二叉蚜传播体内传毒相关蛋白基因体外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 王锡锋,周广和. 2006

[12]应用体外消化法评定不同生育期麦类作物营养价值. 王莉,宋天增,Michael Friend,John Wilkins,John Piltz. 2015

[13]麦类作物蓝粒性状遗传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李红艳,姚晓华,姚有华,李新,吴昆仑. 2024

[14]基因组时代-麦类基因组学研究现状及趋势. 葸玮,郝晨阳,李甜,刘云川,焦成智,王化俊,张学勇. 2022

[15]麦类作物对蚜虫抗性机制及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刘晓蓓,张勇,陈巨莲. 2023

[16]西藏冬小麦、春青稞肥料最佳施用比例研究与示范. 曾兴权,颜士华. 2000

[17]乙基黄原酸钠对麦类催熟的效应及对物质运转的影响. 史先鹏,张承烈,朱蕙菁,刘俊珍. 1977

[18]新疆啤酒大麦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李培玲,俞天胜,曹连莆,艾尼瓦尔,齐军仓. 2003

[19]重要麦类作物表达序列标签(EST)计划研究进展. 高兰英,马庆,张增艳. 2009

[20]氮肥供应对麦类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海泽,刘志萍,巴图,马宇,吕二锁,郭呈宇,王文迪,李建波,徐寿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