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褐斑病品种抗性鉴定及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春浩
作者: 梁春浩;刘丽;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葡萄褐斑病;葡萄拟尾孢菌;生物学特性;品种抗病性
期刊名称: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5684
年卷期: 2014 年 36 卷 04 期
页码: 401-4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辽宁地区的葡萄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鉴定了4个省(市)的40个葡萄品种对葡萄褐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最适宜该病菌生长;该病菌在10~35℃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木糖和KNO3是适宜病菌生长的碳、氮源;该病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 3~12均能生长,以pH 6最适;分生孢子在10~40℃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葡萄品种间对葡萄褐斑病表现的抗性差异明显,40个品种中表现抗病品种有12个,占30%;中抗品种11个,占27.5%;感病品种17个,占42.5%,无免疫品种。
分类号: S436.631
- 相关文献
[1]西南地区玉米线形圆斑病生物学特性和品种抗性鉴定. 崔丽娜,李晓,邹成佳,杨晓蓉. 2013
[2]几种杀菌剂及混剂对葡萄褐斑病的生物活性测定. 梁春浩,刘长远,苗则彦,黄玉茜,赵奎华. 2009
[3]沈阳地区葡萄褐斑病流行规律初步研究. 梁春浩,于舒怡,李海春,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 2014
[4]豫鲁皖三省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 乔奇,吴立人. 2000
[5]豫鲁皖三处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 乔奇. 2000
[6]四川省常规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初报. 姚革,刘正德,牛永春. 2005
[7]玉米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分析及品种间作的控病效果. 甘林,苏光秋,代玉立,韦忠耿,张回灿,郑利剑,滕振勇,杨秀娟. 2020
[8]亚麻品种抗枯萎病性鉴定. 刘信义,陈书龙,孙茜,何德田,吴亚男. 1993
[9]玉米茎腐病原及栽培与发病关系. 罗畔池,张成和,刘爱国,王月恋,张小青,孔令晓,霍志清,刘庆义. 1993
[10]我国西部小麦主要病虫害无公害治理对策探讨. 谢水仙,陈扬林,秦庆明. 2000
[11]意大利硬粒小麦和面包小麦推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 F.Casulli,M.Pasquini,段霞瑜. 2001
[12]棉花抗病品种叶片特异蛋白对黄萎病菌毒素钝化作用初步研究. 简桂良,卢美光,肖崇刚. 2004
[13]2009~2010年度陕、甘、川三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监测. 高洁,段霞瑜,周益林. 2010
[14]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鉴定技术的契合度分析. 马军韬,张国民,王永力,邓凌韦,王南博,高洪儒,任洋,宫秀杰. 2023
[15]以菌土覆盖法鉴定玉米品种对茎腐病抗性的研究. 王丽娟,董怀玉,董智,张明会,刘可杰,杨蕾. 2023
[16]长绒棉枯萎病分布及品种(品系)抗性评价. 缪卫国 ,张升,努尔孜亚. 2004
[17]安徽省小麦生产变化和特点及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孔令聪,汪建来,姜涛,张耀兰. 2013
[18]小麦梭条花叶病(WSSM)致病力与品种抗性互作的研究. 侯庆树,周益军,程兆榜,韩红. 1993
[19]番茄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进展. 赵杨,苗则彦,李颖,白元俊. 2012
[20]贵州玉米灰斑病病原鉴定与抗病品种筛选. 安星宇,黄露,吴石平,何海永,赵玳琳,李淳.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的调查、收集与保护
作者:李荣欣;刘丽;钟巧芳;杨和生;杨顺发;肖素勤;赵白英;李金璐;陈玲;彭钰婷;李宗鼎;刘梅芳;程在全;殷富有
关键词:疣粒野生稻;云南西部地区;濒危植物;资源保护;白叶枯病抗性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和多组学研究进展
作者:江慧;钟巧芳;殷富有;李金璐;刘丽;张云;王波;蒋聪;程在全;张慧;肖素勤
关键词: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作者:孙炜琳;刘丽;姜茜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逻辑;城乡差距;实现路径
-
金属卤化物CH_3NH_3PbBr_3钙钛矿量子点快速检测新烟碱类农药
作者:周然锋;彭茂民;刘丽;尹小丽;彭西甜;夏虹
关键词: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快速检测;新烟碱类农药
-
葡萄霜霉病流行传播模型和扩散规律研究
作者:于舒怡;李柏宏;刘丽;王辉;关天舒;刘长远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空间动态;模拟模型;传播梯度
-
中国草地碳汇功能提升的挑战和行动对策
作者:张一然;赵依杨;倪义平;张雅楠;丁勇;刘丽
关键词:草地碳汇;功能提升;碳中和;固碳增汇;放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