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巍

作者: 马巍;侯立刚;齐春艳;王涵;刘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盐碱土;土壤性质;生长

期刊名称: 吉林农业科学

ISSN: 1003-8701

年卷期: 2014 年 39 卷 04 期

页码: 17-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性质与水稻生长的影响,优化吉林省盐碱稻区栽培模式。以吉粳88和吉粳111为供试材料,通过在中低度盐碱稻区设置传统精耙地栽培(对照)、旱平免水耙栽培、三增综合栽培3种不同栽培模式,并测定在3种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根系氧化活力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在土壤的改良效果方面,无论在低度盐碱稻区或中度盐碱稻区,与传统精耙地栽培相比较,三增综合栽培和旱平免水耙栽培可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三增综合栽培>旱平免水耙栽培>传统精耙地栽培。在水稻生长方面,三增综合栽培和旱平免水耙栽培水稻成穗率、根系活力以及实际产量均高于传统精耙地栽培,其中三增综合栽培下,吉粳111和吉粳88产量平均为10 204.8 kg·hm-2和10 662.9 kg·hm-2,比旱平免水耙栽培增加了21.0%和22.2%,比传统精耙栽培增加了30.3%和26.2%。这些结果表明,三增综合栽培模式相对于旱平免水耙栽培和传统精耙地栽培有明显增产优势。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化肥减施对日光温室芹菜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岳露,田秀平,谭英爱,董家僖,房恩翰,张庆,赵秋. 2019

[2]城市垃圾堆肥对高羊茅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付学琴,陈霞,龙中儿. 2012

[3]不同栽培方式对小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董文其,胡齐赞,王宣怀,孙玉燕,何圣米. 2022

[4]黑龙江省水稻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安晋,姜宇,商全玉,王松,米刚,李馨宇,张习文,张铁. 2022

[5]黄河三角洲盐碱土条件下水稻苗期耐盐指标筛选. 信彩云,周学标,刘奇华,谢先芝,赵庆雷,王瑜,朱其松,陈博聪,王佳,马加清. 2017

[6]改良剂对水稻育秧棚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孙兴荣,李杰,卞景阳,刘琳帅,邵凯,刘凯,来永才. 2022

[7]稻作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原土盐碱地的改良培肥效应. 尹志荣,黄建成,桂林国. 2016

[8]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土研究. 孙毅,高玉山,闫孝贡,冯振生. 2001

[9]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稻田土壤性质及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崔新卫,张杨珠,高菊生,高鹏,彭福元. 2019

[10]土壤-水稻籽粒系统镉富集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郑宏艳,刘书田,米长虹,黄治平,侯彦林,王农,蔡彦明. 2015

[11]秸秆还田对水稻镉吸收影响的整合分析. 聂新星,冯敬云,段小丽,张敏敏,刘波,张斌,杨利. 2021

[12]辽宁北部中早熟水稻区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赵琦,侯守贵,代贵金,于广星. 2014

[13]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常优5号根系形态生理性状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褚光,周群,薛亚光,颜晓元,刘立军,杨建昌. 2014

[14]栽培模式对水稻镉积累差异及其与光合生理关系的研究. 张玉烛,方宝华,陈恺林,李超,何洋. 2014

[15]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张玉烛,张岳平,曾翔,刘洋,谢小立,屠乃美. 2009

[16]四川不同生态区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模式研究. 蓝泰源,方文,江世华,吴素芬. 1991

[17]辽宁中部平原稻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于广星,侯守贵,代贵金,陈盈,李海波,赵琦,付亮,马亮. 2013

[18]广西南菜北运基地水稻-钦州辣椒 粮菜轮作高效栽培模式. 黄欲晓. 2019

[19]不同栽培模式对云南高产区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分析与应用. 罗萍,刘曜榕,王怀义,杨从党,黄俊杰,杨海士,李刚华. 2021

[20]水稻品种吉宏6号在吉林省冷凉粳稻区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郭盛楠,赵鑫,张春雨,梁烜赫,胡宇,孙日丹,丁博,曹铁华,傅民杰.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