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落荚瘪荚和粒重降低的原因与对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全中

作者: 董全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落荚;瘪荚;百粒重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09 年 08 期

页码: 159-160

摘要: 分析了大豆落荚、瘪荚和粒重降低的原因,提出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溉,减少重迎茬,防治病虫害等相应的防止大豆落荚、瘪荚和粒重降低的对策。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百粒重超亲分离的遗传解析. 张英虎,孟珊,贺建波,王宇峰,邢光南,赵团结,盖钧镒. 2015

[2]大豆百粒重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发掘分析. 宿洋,杨静,郭勇,杜维俊,邱丽娟. 2021

[3]大豆百粒重相关分子标记的实用性分析与验证. 任海红,刘学义,朱保葛,林汉明. 2014

[4]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F_3、BC_1F_2百粒重遗传规律研究. 曹永强,王海英,张惠君,王文斌,宋书宏,谢甫绨. 2008

[5]群体构成方式对大豆百粒重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 马岩松,刘章雄,文自翔,魏淑红,杨春明,王会才,杨春燕,卢为国,徐冉,张万海,吴纪安,胡国华,栾晓燕,付亚书,王曙明,韩天富,张孟臣,张磊,苑保军,郭勇,Jochen C.REIF,江勇,李文滨,王德春,邱丽娟. 2018

[6]大豆蛋白及百粒重QTL研究进展. 潘文婧,王金星,王乔,孙亚男,高陆思,曲梦楠,张维耀,付春旭,姜世波,姜成喜,付亚书,景玉良. 2022

[7]熟期与品质性状对东北大豆发芽率影响的研究. 范旭红,孟凡凡,郑宇宏,张云峰,孙星邈,王明亮,王曙明. 2015

[8]基于高密度Bin图谱的大豆百粒重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 葛天丽,田宇,张皓,刘章雄,李英慧,邱丽娟. 2022

[9]川渝地区地方和育成大豆品种籽粒性状关联分析. 杨红燕,何庆元,张英虎,杨华伟,向仕华. 2021

[10]大豆百粒重QTL定位及多样性评价. 陈强,闫龙,冯燕,邓莹莹,侯文焕,刘青,刘兵强,杨春燕,张孟臣. 2016

[11]基于Meta分析的大豆百粒重的QTLs定位. 齐照明,孙亚男,陈立君,郭强,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2009

[12]芸豆落蕾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王桂梅,邢宝龙,张旭丽,刘支平,刘飞,殷丽丽. 2016

[13]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刘春增,李本银,张梦,吕玉虎,潘滋亮,郭晓彦,曹卫东. 2019

[14]玉米杂交种间种增产效应的研究. 党久占,吕志敏,张玉金,米志恒,阎礼,孙相春,贺军. 2014

[15]九育27玉米及其种植要点. 张岩,赵华. 2007

[16]高油大豆辽豆21号. 王德生. 2008

[17]优良大豆品种反其高产栽培要点. . 2010

[18]吉林省湿润冷凉区风灾对玉米品种百粒重的影响. 吴彦波,方向前,付稀厚,孙国臣. 2015

[19]玉米新选自交系穗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分析. 石明亮,洪德林,薛林,胡加如,黄小兰,江建华,郭媛. 2010

[20]蚕豆百粒重遗传变异及改良研究. 刘玉皎,李萍,张小田,郭兴莲.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