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旭

作者: 刘旭;李立会;黎裕;谭光万;周美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人文环境;协同演变;饮食习用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是关于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理论。一方面,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种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类型的作物会导致形成相应的饮食习惯与人文环境;另一方面,饮食习惯与人文环境又会对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可以引领其演变。其遗传基础是作物在传播和改良过程中发生自然杂交或突变后,在人文环境的人工选择作用下被定向固定,重组或突变基因频率在群体中不断累积提高,最终形成适应特定人文环境的新型作物及其种质资源。现代作物育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的指导,并且极大加速了作物及其种质资源的演变进程。本文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习用体系为例,从糯性种质、蒸煮制度、蔬果丰富和物尽其用四个方面考察了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协同演变的关系。建议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要重视农民权利与作物传统生境保护,遵循"有差异,就选择;能遗传,可定向"的基本原则,强化地方品种与近缘野生种的高效利用,开展基因组学研究,正向推动作物改良与种质资源演变。

分类号: R32

  • 相关文献

[1]我国骨干农书中的作物种质资源. 刘旭,谭光万,孔垂正. 2024

[2]DNA分子标记在作物种质资源中的应用进展. 郭树春,安玉麟,李素萍,孙瑞芬,张艳芳,张启辰,闫素丽. 2007

[3]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朱明,阮仁超,聂莉. 2007

[4]四十年改革开放 几代人梦想成真-记中国作物种质资源40年发展巨变. 刘旭. 2019

[5]广西沿海地区作物种质资源土著知识调查. 李丹婷,农保选,刘开强,苏伟强,杨荣仲,陈怀珠,黄熊娟,刘义明,杨显志,黄惠民,陆茂新,苏永福. 2009

[6]综合农业分区尺度下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陈彦清,曹永生,方沩,陈丽娜. 2016

[7]泰国红豆种质资源在南京的表现及其遗传改良潜力. 顾和平,陈新,张红梅,易金鑫,罗海蓉,丁维荣. 2009

[8]种质圃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策略与实践. 卢新雄,王力荣,辛霞,尹广鹍,张金梅,陈晓玲,何娟娟,刘运霞. 2023

[9]陆地棉表型性状的诱变效果评估. 贾银华,潘兆娥,何守朴,王立如,庞保印,杜雄明. 2012

[10]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在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中的应用. 朱志华,王文真,刘三才,李为喜,张晓芳,刘方,李燕. 2006

[11]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方沩,曹永生. 2012

[12]贵州少数民族对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高爱农,郑殿升,李立会,刘旭. 2015

[13]作物种质资源与农业科技革命. 刘旭. 1999

[14]基于空间统计学分析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陈彦清,曹永生,吴彦澎,陈丽娜,方沩. 2017

[15]关联分析在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评价中的应用. 王荣焕,王天宇,黎裕. 2007

[16]作物基因组学与作物科学革命. 贾继增,高丽锋,赵光耀,周文斌,张卫健. 2015

[17]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刘澍才,吴燕. 2001

[18]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和展望. 董玉琛. 2001

[19]综合农业分区尺度下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陈彦清,曹永生,方沩,陈丽娜. 2017

[20]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理论与实践. 卢新雄,辛霞,尹广鹍,张金梅,陈晓玲,王述民,方沩,何娟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