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保持系种子和花药的蛋白质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培

作者: 陈培;张磊;邱丽娟;陆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差异蛋白质组学;凝胶电泳;串联质谱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年卷期: 2011 年 03 期

页码: 31-3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同型保持系W931B的种子和花药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探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SDS-PAGE与LC-MS/MS联用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931A与其保持系W931B种子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结论: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对差异表达的蛋白如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NBS-LRR疾病抵抗蛋白质的同源物、ATP合成酶b亚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类锌指蛋白等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W...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 A及其保持系种子和花药的蛋白质组初步研究. 陈培,张磊,邱丽娟,陆柏. 2011

[2]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保持系的差异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陈培,张磊,邱丽娟,陆柏. 2009

[3]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保持系的差异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 陈培,张磊,邱丽娟,陆柏. 2009

[4]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保持系不同器官的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陈培,张磊. 2009

[5]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崔天宇,曹霞,孙佳尧,李志刚,刘鹏,王鹏年. 2021

[6]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董德坤,高莎,刘乐承,杨清华,朱丹华. 2012

[7]M型杂交大豆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磊,戴瓯和,黄志平,李杰坤,张丽亚,胡晨. 2004

[8]M型杂交大豆育种研究进展. 张磊,张丽亚,李杰坤,黄志平,胡晨,戴瓯和. 2004

[9]四种进化类型大豆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 姜学军,顾其敏,朱俭,徐豹. 1992

[10]红麻雄性不育相关基因atp1的表达初步分析. 黄思齐,陈艳翠,李建军,唐慧娟,陈安国,李德芳. 2013

[11]萝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及恢保关系的研究. 张丽,魏毓棠,李霄燕,宫国义. 2002

[12]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及利用现状. 韩宗福,王景会,申贵芳,赵逢涛,王宗文,李汝忠. 2011

[13]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相关基因atp1的克隆与分析. 陈艳翠,黄思齐,李建军,唐慧娟,陈安国,李德芳. 2013

[14]虾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比较研究. 项秀平,韩剑众. 2011

[15]杀雄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小花完整叶绿体差异蛋白质的鉴定. 王书平,张改生,叶景秀,李莉,宋瑜龙. 2010

[16]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雏番鸭和健康雏番鸭的肝蛋白质组学的差异. 朱果真,黄梅清,陈仕龙,郑敏,程晓霞,陈少莺. 2015

[17]差异蛋白质组学在家蚕中的研究进展. 韩宾,李轶女,易咏竹,张志芳,沈桂芳. 2010

[18]青海高原春小麦PEG胁迫与复水后叶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叶景秀. 2012

[19]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水稻响应逆境胁迫中的应用. 唐秀英,万建林,王会民. 2014

[20]差异蛋白质组学在乳蛋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陈静廷,马露,杨晋辉,张娟霞,李发第,卜登攀.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