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稗草Ecppc转基因小麦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彬

作者: 张彬;丁在松;张桂芳;石云鹭;王金明;方立锋;郭志江;赵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植株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7 年 33 卷 03 期

页码: 356-3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携带pUbi-Ecppc质粒的3个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EHA105和C58c1),对经过预培养10-12 d的春小麦品种扬麦158、Bobwhite和扬麦12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对筛选中的抗生素浓度、菌液浓度、共培养温度和时间、受体基因型、菌株-质粒组合等影响转化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首次将单子叶野生C4植物稗草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Ecppc)导入不同基因型小麦受体,并得到具有潮霉素(Hyg)抗性的转化植株。从816块共培养愈伤组织中转化得到34株抗性植株,其中14株PCR检测为阳性。扬麦158的转化效率达3.03%。Southern和RT-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并得到正确的转录。生理学检测显示,转基因小麦植株的光合速率和PEPC活性都有所提高。说明Ubiqintin基因启动子控制的稗草PEPC cDNA基因在小麦中可以正确表达和起到一定的生理作用。这些工作为进一步探讨PEPC对小麦光合作用及其他生理过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农杆菌介导的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转化甘蓝的研究. 周国雁,杨正安,张应华,郭凤根,周晓罡,张绍松,孙茂林,伍少云,丁玉梅. 2009

[2]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pac1基因小麦并表现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 郑银英,张文蔚,肖红,李世访,成卓敏. 2006

[3]hpRNA和pac1基因介导抗大麦黄矮病毒转基因小麦研究. 张文蔚,肖红,李世访,成卓敏. 2006

[4]小麦导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的初步研究. 张彬,马建军,贾栋,石云鹭,高志强,丁在松. 2009

[5]农杆菌介导小麦花药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赵爱菊,刘玉平,李亚军,程孟恩,李辉,王江浩,陈希勇. 2011

[6]转Bc/和Rip基因小麦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吴成君,任贤,叶兴国,徐惠君,杜丽璞. 2005

[7]应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复制酶基因ORF1的小麦植株. 吴茂森,刘太国,成卓敏. 2008

[8]利用基因枪技术转化小麦、玉米的研究. 刘金元,时香玉,陈晓,曾昭海,周柱华,陈建爱,王兴军. 1999

[9]利用花粉管通遁法将cry Iα基因导入小麦. 侯文胜,郭三堆,路明. 2003

[10]小麦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植株的稳定获得和检测. 叶兴国,Shirley Sato,徐惠君,杜丽璞,Tom Clemente. 2001

[11]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的鉴定及优良株系的选育. 吴宏亚,张伯桥,高德荣,徐惠君,程顺和. 2006

[12]应用基因枪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幼胚获可育的…. 陈乐玫,许宁. 1996

[13]甘蓝型油菜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研究分析. 汪小福,刘仁虎,陈笑芸,王伏林,关晶晶,陈锦清. 2010

[14]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武姣娜,魏晓东,李霞,张金飞,谢寅峰. 2018

[15]转C_4光合酶基因水稻的CO_2 交换和荧光特性(英文). 黄雪清,焦德茂,迟伟,古森本. 2002

[16]菠萝PEPC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马海洋,赵秋芳,陈曙,石伟琦,冼皑敏. 2020

[17]高粱C_4型pepc基因转入大豆可改善大豆光合特性. 张艳,满为群,南相日,李柱刚. 2015

[18]PEPC过表达可以减轻干旱胁迫对水稻光合的抑制作用. 周宝元,丁在松,赵明. 2011

[19]植物细菌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关晶晶,陈锦清,汪小福. 2011

[20]转PEPC基因水稻具有初级CO_2浓缩机制的生理特点. 焦德茂,李霞,黄雪清,匡廷云,戈巧英,郝乃斌,白克智.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