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对鱼类免疫增强作用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桂菊

作者: 黄桂菊;喻达辉;郭奕惠;王小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斑马鱼;感染模式;大豆异黄酮;免疫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

ISSN:

年卷期: 2005 年 1 卷 02 期

页码: 35-40

摘要: 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马鱼的感染模式。试验以注射、创伤、浸泡等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2次进行,每组10尾斑马鱼,结果显示注射感染只在高浓度菌液时有死亡,48h的LC50是5.63×107CFU·mL-1,而创伤感染偶有死亡,浸泡感染则未见死亡,表明注射感染是斑马鱼副溶血弧菌的重要感染模式。同时注射感染结果也显示低水温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高水温的死亡率,表明适宜的温度和弧菌的浓度是其致病的关键。并初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黄酮含量为0.5%、1%、2%的饲料,喂养两周后开始注射3.6×109CFU·mL-1的副溶血弧菌悬液,以投喂1%的试验组的抗感染效果较好,表明其对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好处,为养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

分类号: S963.7

  • 相关文献

[1]嗜酸乳杆菌对斑马鱼子代幼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羽,盛洁,李青,余强,邓扬,卿素珠,何夙旭. 2013

[2]斑马鱼在鱼类病原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吴唯维,李盼,柯翎,李素一,陈华,陈叙,林天龙,林晨韬. 2014

[3]猪链球菌Ⅱ 型五种感染途径感染猪模型的比较. 周康,李宗明,李江华,董俊,郭利伟,田永祥,陈焕春,刘国平. 2016

[4]一次测定12种大豆异黄酮单体的HPLC方法优化及在豆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于寒松,陈今朝,胡耀辉. 2015

[5]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研究进展. 袁佩佩,王明,王陶. 2014

[6]大豆异黄酮的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王明,李文,王陶. 2014

[7]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解大豆中异黄酮方法研究. 张晓波,吴岩,林红. 2006

[8]豆制品废水中蛋白质回收研究. 秦学磊,张国治,刘宇,芦鑫. 2018

[9]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宋永生,张炳文,郝征红,岳晖. 2002

[10]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宋永生 ,张炳文 ,郝征红 ,迟玉森. 2002

[1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 杨洁,蒙缔亚,李露. 2007

[12]富含大豆异黄酮品种大豆的引种栽培与实验室提取技术. 李峰,丁素荣,魏云山,娜日娜,陈琪,周学超. 2014

[13]应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制备6种大豆异黄酮单体的方法研究. 梁晓芳,王步军. 2014

[14]大豆异黄酮和辅酶Q10联合添加对高能饲料引起的肉鸡腹水和猝死的影响. 杨景,高铭宇,杨鹰. 2011

[15]大豆异黄酮对油脂氧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宋永生,张炳文,郝征红,迟玉森. 2002

[16]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江和源,台建祥,陈金标,吕飞杰,葛崇华,张卫,秦林林. 2005

[17]大豆乳清废水中异黄酮吸附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国庆,朱翠萍,李静梅,王占生. 2004

[18]大豆中6种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测定方法研究. 阿曼古丽牙森,邹婷婷,夏世玉,贺平丽. 2012

[19]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豆粕四种异黄酮含量研究. 高荣海,孙昭宁,李长彪,刘长江. 2006

[20]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豆芽品质特性的综合分析. 毕伟伟,赵贵兴,夏晓雨,王广金,卞开鑫,张丰屹.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