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机械化生产豆奶工艺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其礼
作者: 王其礼;彭秋;黄希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豆奶;生产工艺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1991 年 03 期
页码: 38-40
摘要: 本研究主要解决豆奶生产中手工操作部分的关键工艺,配合机械生产出质量接近牛奶的豆奶产品。关键工艺是采用大豆投入热水中脱腥;添加7%的豆油;豆奶pH值掌握在7.2—7.5的范围;产品经121℃高温灭菌15分钟。最后得到质量、口感良好,保存期在4℃低温下90天,常温下30天的豆奶产品。微生物指标符合GB标准。本技术适合在资金较少的乡镇企业推广。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在豆奶生产中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程序的应用. 曹龙奎,马玉侠,孙洪斌,张学娟. 2001
[2]豆奶中不良风味产生机理及解决途径探讨. 赵毅,周素梅,王强. 2005
[3]无腥大豆中加入银耳浸提液生产酸豆奶的工艺研究. 崔蕊静,张梅申,刘绍军,刘秀凤. 2005
[4]无腥味大豆中加入胡萝卜汁生产豆奶的工艺研究. 崔蕊静,杜茂宝,张梅申. 2007
[5]大豆牛乳酸凝乳加工工艺. 赵贵兴. 2005
[6]豆奶中加入苦瓜汁生产酸豆奶的工艺研究. 崔蕊静,杜茂宝,张梅申. 2007
[7]大豆豆奶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马磊,孙君明,韩粉霞. 2012
[8]我国豆奶发展缓慢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之我见. 南喜平,赵亚利,孙洪斌,张春锋,李丽君. 2001
[9]沙棘蛋奶的生产工艺研究. 孙翠焕,王艳华,冀宝营,刘晓辉. 2006
[10]几种商品有机肥生产技术和发展趋势. 刘慧颖,柳云波,徐冰. 2004
[11]人工葡萄生产技术. 王刚. 1989
[12]莴苣果茶的生产技术. 王薇. 1996
[13]芝麻糕的加工工艺研究. 张丽霞,黄纪念,孙强,宋国辉,芦鑫. 2012
[14]膨胀化南瓜籽仁的生产工艺及开发前景. . 1999
[15]生物有机肥的研究进展. 张余莽,周海军,张景野,刘淑霞,吴海燕. 2010
[16]复合紫色甘薯条的生产工艺. 徐飞,钮福祥,朱红,岳瑞雪,孙建,张毅. 2015
[17]甘薯茎法罐头加工工艺. 朱磊,钮福祥. 1999
[18]苦豆子破壁超微粉碎工艺优化研究. 吴传万,杜小凤,杨文飞,顾大路,文廷刚,王伟中. 2011
[19]塑料再生机的自控电路. 张国清. 1991
[20]秸秆发酵剂生产工艺稳定性研究. 张庆华,赵新海,钟丽娟,关艳丽.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宽窄行结合高密度栽培有效提高糯高粱产量及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
作者:高杰;李青风;汪灿;张国兵;周棱波;赵强;邵明波;彭秋
关键词:糯高粱;种植模式;种植密度;干物质积累转运;氮素积累转运;产量
-
贵州籽粒苋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李青风;高杰;彭秋;汪家远;张跃;罗奎
关键词:籽粒苋;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贵州
-
不同时期追氮量和比例对糯高粱"红缨子"产量、氮积累、转运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李青风;高杰;彭秋;汪灿;周棱波;张国兵;赵强;张春兰;邵明波;罗奎;张跃;汪家远
关键词:糯高粱;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积累总量
-
基于BSA-seq方法定位贵州高粱抗炭疽病害关键遗传区段
作者:陈满静;任艳;彭秋;李青风;高杰;邓小锋
关键词:高粱;炭疽病;抗性;候选区段;BSA-seq
-
提高糯高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的适宜密度和施氮量
作者:高杰;李青风;汪灿;张国兵;周棱波;赵强;张春兰;邵明波;彭秋
关键词:糯高粱;种植密度;氮水平;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
-
不同间作模式下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变化
作者:赵强;章洁琼;汪灿;周棱波;张国兵;彭秋;高杰;彭方丽;张春兰;邵明波
关键词:间作;糯高粱;土壤特性;产量
-
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
作者:高杰;李晓荣;封广才;李青风;彭秋
关键词:高粱;干物质积累;产量;氮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