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野外调查资料评估鱼类的日摄食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学武

作者: 郭学武;张晓凌;万瑞景;姜言伟;唐启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海洋鱼类;日摄食量;野外取样;空消化道重;经验公式;渤海

期刊名称: 动物学报

ISSN: 0001-7302

年卷期: 2004 年 01 期

页码: 111-1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海洋渔业资源常规调查和河口定置网取样资料 ,将调查期间同一鱼种各取样时刻的消化道 (或胃 )内含物量视为发生在 2 4小时内的同一样本空间的不同事件 ,根据消化道内含物的变动确定鱼类的不摄食时段以计算排空率。为定量早期幼鱼及消化系统复杂的鱼类消化道内含物重量 ,建立了空消化道重 (EDW ) -体长(BL) -体重 (BW )经验关系式 ,即EDW =α BWBLβ+δ。应用Eggers模型或Elliott Persson模型对日摄食量进行评估。研究获得以下鱼类的日摄食量 (约占体重百分比 ) :渤海大面调查所获幼鱼 ,蓝点马鲛 (Scomberomorusniphonius,16 0 1± 1 96cm ,3 0 95± 12 3 2 g ,n =159) 13 5%、黄鲫 (Setipinnataty ,7 2 6± 1 99cm ,2 89±4 0 8g ,n =2 3 9) 15%、小黄鱼 (Pseudosciaenapolyactis ,6 84± 1 41cm ,6 94± 4 0 7g ,n =2 72 ) 13 5% ,斑(Konosiruspunctatus ,9 49± 0 91cm ,10 0 8± 3 2 8g ,n =10 7) 110 % ;河口定置网所获早期幼鱼 ,斑 (1 77± 0 2 1cm ,0 0 4± 0 0 2g ,n =50 5) 40 % ,黄鳍刺虎鱼 (Acanthogobiusflavimanus ,1 82± 0 16cm ,0 0 6±0 0 1g ,n =93 0 ) 15%

分类号: S917

  • 相关文献

[1]农业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野外采样标准研究. . 2007

[2]人工养殖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排空率与摄食量. 冯宪斌,杨德国,李茜,朱永久,何勇凤,赵建华. 2012

[3]泥鳅幼鱼昼夜摄食节律研究. 袁泉,吕巍巍,黄伟伟,孙小淋,周文宗. 2019

[4]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特性的初步研究. 魏成清,陈永乐,朱新平,谢刚,骆豫江,刘毅辉. 2009

[5]土壤侵蚀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SLEMSA模型估算土壤侵蚀的个例分析. 陈玉泉. 1999

[6]沿潮沟级别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空间变异. 储忝江,盛强,王思凯,黄铭垚,吴纪华. 2016

[7]风沙区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模式的研究. 张寄阳,孙景生,段爱旺,刘祖贵. 2005

[8]用经验径流系数推算全球径流深度分布场. 梁书民,于智媛. 2018

[9]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春季主要鱼类的食性特征. 纪炜炜,姜亚洲,阮雯,陈雪忠,张明亮,李圣法. 2013

[10]海洋鱼类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研究. 张敏,张波,李春雁. 2007

[11]海洋鱼类的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子. 郭学武,唐启升. 2004

[12]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小黄鱼上的应用进展. 熊瑛,郑元甲,汤建华,仲霞铭,杨健,崔正贺,吴磊. 2018

[13]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鱼类体中石油烃与生源烃的气相色谱特征指纹分析. 贾晓平,林钦. 2004

[14]7种海洋鱼类的生物能量学模式. 唐启升,孙耀,张波. 2003

[15]耳石微化学在海洋鱼类洄游类型和种群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熊瑛,刘洪波,汤建华,仲霞铭,刘培廷. 2015

[16]南海北部鱼类石油烃含量地理差异原因浅析. 甘居利,贾晓平. 1998

[17]中国浅海经济鱼类重金属的卫生质量状况. 甘居利,贾晓平. 1997

[18]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进展. 颜云榕,卢伙胜,金显仕. 2011

[19]海洋鱼类雪卡毒素的研究进展. 赵峰,周德庆,李钰金. 2015

[20]海洋鱼类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田彩娟,赖晓芳,何玉英,高焕.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