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中籼徽两优6号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联松
作者: 杨联松;白一松;钱征;陈文彬;郑立平;周守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水稻;徽两优6号;制种;规程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2 年 27 期
页码: 84-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制定两系杂交中籼徽两优6号(Oryza sativa L.)的高产制种操作规程,为制种单位提供参考。[方法]对徽两优6号高产制种的前期准备、育秧技术、大田管理、花期预测及调节、去杂及收获工作进行了规范。[结果]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基地应满足的气象条件、播种期的确定。育秧技术包括苗床的选择、苗床整理、种子准备、播种量、适宜的播差期、秧苗素质及秧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大田管理包括大田准备、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除。花期预测及调节包括正确使用激素和花粉镜检。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要严格去杂并及时收获、晾晒。[结论]该研究可为徽两优6号的广泛应用奠定制种基础。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云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李小林,罗军,黄德全,邓安凤,卢义宣. 2003
[2]四杂29号高粱杂交种制种技术. 石贵山,周紫阳,栾天浩,马英慧,王江红. 2006
[3]高粱新杂交种吉杂122号制种技术. 石贵山,王鼐,刘洪欣,包淑英,高士杰. 2012
[4]冬瓜搭架栽培杂交制种操作规程. 谭放军,弭宝彬,王日勇,邹家华. 2016
[5]高产、优质两系中籼新组合皖稻153高产制种操作规程. 杨联松,白一松. 2006
[6]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初报. 杨勋毅,李祖清,刘浩,方绪池,熊胜,蒋伟,杨惊涛. 2012
[7]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械化插秧试验初报. 黄庭旭,张琳,杨东,艾火隆,张水金,陈代尧,郑家团. 2010
[8]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周承恕. 2000
[9]杂交水稻新组合中百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探索. 蒋延军,徐济虎,彭应财,龚志山,陈学莲. 2007
[10]两系杂交中籼组合Y两优646的选育与应用. 宋运钟,徐志灵,邓启云,陈文富,杨伟. 2018
[11]杂交水稻制种及生产的化学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吕艳梅,肖层林. 2011
[12]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IV.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 刘建兵. 1996
[13]激素处理对不育系花时与制种产量的影响. 商文奇,王艳华,陈亚君,王先俱,邵国军,王军. 2014
[14]越南杂交水稻制种低产原因剖析. 顾根宝,周国林,郭军,郑尚杰,方友权. 2002
[15]中国杂交稻Ⅱ优838在越南直播制种高产技术. 顾根宝,范同广,郭军,黎贵强,杜德邵,顾闽峰. 2005
[16]杂交水稻天丰优084高产制种技术. 张继本,龚红兵,周义文,景德道,林添资,盛生兰,刁立平,李闯,钱华飞. 2007
[17]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的问题与对策. 周承恕. 2000
[18]杂交水稻制种直播母本特征特性研究. 佘雪晴,彭炎,何宗陶,周继勇,肖层林. 2010
[19]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倒伏原因及控倒技术. 周继勇. 2008
[20]杂交水稻制种人工授粉方法研究. 王帅,王福义,王丽.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微咸水喷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石丽丽;冯亚;王罕博;陈文彬;宋平;焦艳平;王铁强;张栓堂
关键词:微咸水;冬小麦;光合特性;根长密度;产量
-
蛋白酶解产物对天然橡胶硫化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作者:刘士杰;岑月薇;梁晓媚;陈文彬;刘宏超;李永振;桂红星;高天明
关键词:酶解;蛋白质;天然橡胶;硫化特性;动态力学性能;物理机械性能
-
抗旱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皖两优1008的选育
作者:王士梅;方吴云;朱倩;易月明;龚存力;吴敬德;杨联松
关键词:杂交稻;皖两优1008;抗旱;优质;易制种;选育
-
高产抗倒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徽两优348
作者:杨联松;王士梅;白一松;龚存力;方吴云;吴敬德
关键词:杂交水稻;徽两优348;高产;抗倒;选育
-
优质糯稻粳糯795的选育
作者:龚存力;王士梅;吴敬德;方吴云;杨联松;张爱芳
关键词:糯稻;粳糯795;选育;栽培技术
-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皖28S'的选育
作者:龚存力;方吴云;王士梅;吴敬德;杨联松
关键词:籼型;两系核不育系;皖28S;选育
-
甲维盐与杀螺胺乙醇胺盐对钉螺的联合毒力及田间效果测定
作者:任学祥;王士梅;苏贤岩;白一松;杨联松;张爱芳;叶正和;陈超
关键词:钉螺;甲维盐;杀螺胺乙醇胺盐;毒力;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