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鹰嘴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磷量对灌耕灰钙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柴博

作者: 柴博;李隆;杨思存;陈英;王成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鹰嘴豆间作;施磷水平;无机磷组分;灌耕灰钙土;甘肃引黄灌区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5 年 33 卷 01 期

页码: 85-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甘肃引黄灌区的灌耕灰钙土区域,通过玉米/鹰嘴豆间作种植,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施磷水平和间作种植方式对玉米、鹰嘴豆土壤无机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无机磷形态含量顺序为O-P>Ca10-P>Ca8-P>Al-P>Fe-P>Ca2-P,施磷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和鹰嘴豆土壤中Ca2-P、Ca8-P、Al-P和Fe-P的含量,O-P和Ca10-P的含量不随施磷量增加发生显著性变化;与单作相比,间作种植对鹰嘴豆土壤带各无机磷组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间作玉米种植带土壤各组分无机磷含量均低于单作土壤,其中不施磷肥处理下Fe-P、施纯磷40 kg·hm-2处理下Al-P及施纯磷80 kg·hm-2处理下Ca10-P的含量显著低于单作土壤。

分类号: S153.61

  • 相关文献

[1]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成宝,霍琳,温美娟,杨思存. 2021

[2]耕作方式对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成宝,温美娟,杨思存,霍琳,姜万礼. 2022

[3]甘肃引黄灌区玉米茬耕层土壤状况调查. 霍琳,王成宝,杨思存,姜万礼,温美娟. 2019

[4]耕作方式对甘肃引黄灌区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霍琳,杨思存,王成宝,姜万礼,温美娟. 2019

[5]深松深度对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李晓丽,王成宝,杨思存,蔡立群,霍琳,温美娟,姜万礼. 2021

[6]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杨思存,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温美娟. 2019

[7]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与对策. 霍琳,王成宝,温美娟. 2024

[8]施磷量对玉米-大豆间作根际红壤无机磷形态及磷吸收的影响. 覃潇敏,农玉琴,骆妍妃,陆金梅,覃宏宇,陈远权,韦锦坚,韦持章. 2022

[9]不同施磷水平下外生菌根真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陈婷,陈于,朱灿灿,王磊彬,赵玉强,王武,章钰晨,朱汤军,王敏,张仕杰. 2024

[10]施用常规磷水平的80%可实现玉米高产、磷素高效利用和土壤磷平衡. 吴启华,刘晓斌,张淑香,尹彩侠,李桂花,谢佳贵. 2016

[11]施磷和杀真菌剂对黄顶菊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陈冬青,张瑞,皇甫超河,姜娜,屠臣阳,杨殿林. 2012

[12]高磷土壤减量施磷对果蔗磷肥利用效率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吴启华,陈迪文,周文灵,敖俊华,黄莹,黄振瑞,李爽,孙东磊. 2021

[13]施肥对短芒老芒麦株高、产草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周青平,金继运,颜红波,韩志林,徐成体,刘文辉,孙明德. 2006

[14]四川南充碱性紫色土春见桔橙园不同水平施磷的效果. 何瑞杰,喻莹,张婉玲,郑永强,吕强,谢让金,马岩岩,易时来. 2024

[15]施磷对宁南山区花椰菜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平衡的影响. 冯海萍. 2023

[16]不同施磷水平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侯云鹏,杨建,孔丽丽,尹彩侠,李前,秦裕波,王立春,谢佳贵. 2017

[17]施磷对西北沿黄灌耕灰钙土玉米/鹰嘴豆间作产量及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兰玉峰,夏海勇,刘红亮,杨思存,宋建国,李隆. 2010

[18]猪粪和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尹金来,沈其荣,周春霖,洪立洲,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1

[19]长期施肥下黄壤无机磷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张邦喜,李渝,秦松,李国学,蒋太明. 2016

[20]持续淋溶条件下有机酸对土壤磷素释放及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冯晨,关连珠,颜丽,周景景,张广才,宋丹.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