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紫香糯龙晴4号的紫色和香味的基因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军

作者: 王军;杨金欢;杨杰;范方军;朱金燕;仲维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特种稻;香米;紫米;基因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1 年 09 卷 06 期

页码: 41-4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特种稻是指具有特殊遗传性状和用途的水稻,因此明确特殊性状的基因型对特种稻的改良和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遗传分析和基因标记鉴定的方法,分析了优质紫香糯稻品种龙晴4号的香味和紫色种皮基因型。结果表明龙晴4号的香味基因是受fgr基因控制,其第2外显子存在8bp的碱基缺失,而紫色种皮基因是Ra(Pb)基因控制的,其第7外显子末端处存在2bp(GT)缺失。根据2个基因的缺失位点设计了2对功能标记,可以用于香米和紫米的基因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特种稻的选育效率。

分类号: S511.23

  • 相关文献

[1]紫米型新品种丽人紫的选育. 黎用朝,刘三雄,李小湘,黄海明,黄为,阳标仁,刘利成,张黎光. 2015

[2]多抗基因聚合的特种稻海丰黑糯2号抗病虫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 唐清杰,韩义胜,严小微. 2018

[3]紫米品种紫糯18的选育. 宋建,王林友,祁永斌,范宏环,王建军. 2020

[4]两系特种稻新品种紫两优737的选育与应用. 黄庭旭,郑建华,游晴如,董瑞霞,王洪飞,房贤涛,廖发炼,陈春霞,周鹏,涂诗航,郑菲艳,董练飞. 2020

[5]紫黑米种质功能成分综合研究与利用. 杨加珍,曾亚文,杜娟,杨晓梦,陶祥,杨树明,普晓英,杨涛. 2015

[6]中国的特种稻米.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宋小禄,许济川. 1999

[7]粳型紫米核质互作不育系锦315A的选育. 黄平,涂建,奎丽梅,辜琼瑶,李华慧,谭春艳,王建军,卢义宣,刘晓利. 2017

[8]优质粳稻新品种云粳优5号的选育研究及展望. 赵国珍,刘吉新,世荣,廖新华,苏振喜,朱振华,张学堂. 2006

[9]4份贵州特色香稻挥发性成分分析. 张志斌,田瑞平,吴娴,王倩,唐会会,王忠妮,龚记熠,彭强,朱速松. 2022

[10]稻米香味研究综述. 谭伟平,肖层林. 2010

[11]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香米中的挥发性成分. 杨洁,熊光权,程薇,杨玉平,廖涛. 2010

[12]优质高产耐寒抗病新品种云粳25号的选育及应用. 廖新华,苏振喜,赵国珍,世荣,朱振华,蒋聪. 2008

[13]优质粳稻新品种“云粳19号”的选育栽培技术及育种体会. 陈于敏,陈亮新,丁明亮,朱振华,苏振喜,世荣,袁平荣,邹茜,寇姝燕,刘慰华,赵国珍. 2013

[14]开发特种米 丰富食文化──中国特种稻米的主要类型与开发利用. 应存山,钟代彬. 1996

[15]桂中稻区优质特种稻米的研究进展. . 2012

[16]特种稻新品种红香一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周舰,崔龙万,全东兴. 2009

[17]特种水稻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王玉娟. 2013

[18]开发特种米 丰富食文化──中国特种稻米的主要类型与开发利用. 应存山,钟代彬. 1996

[19]两系特种稻紫两优737高产制种技术. 游晴如,董练飞,王洪飞,董瑞霞,廖发炼,黄庭旭,郑建华. 2019

[20]特种稻品种海丰黑糯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唐清杰,王惠艰,严小微.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