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浇地小麦立体匀播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广才

作者: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陶志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水浇地;立体匀播;产量

期刊名称:

ISSN:

年卷期: 2015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技术模式:半冬性或冬性品种+秸秆还田+立体匀播+重施拔节肥水+统防统治+机械收获。关键技术:一是品种选择。选用有高产潜力、分蘖成穗率高,多穗型或中穗型的品种,其中北部冬麦区选择冬性品种,黄海冬麦区选择半冬性品种。所选品种应经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经过当地试验示范,适应当地生产条件,抗倒伏及对当地主要病、灾害具有一定抗逆性等特性。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二是秸秆还田。前茬是玉米地的麦田,用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2-3遍,并均匀抛撒,粉碎秸秆长度小于5厘米,田间抛撒均匀度大于85%。三是深耕深松。2-3年机械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或深松达到25厘米以上,破除犁底层。非深耕或深松年份,...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旱地小麦立体匀播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陶志强. 2015

[2]立体匀播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 赵凯男,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马瑞琦,朱英杰,徐哲莉,张保军,赵广才. 2019

[3]冬小麦不同茎蘖生产力对立体匀播技术的响应. 陶志强,王艳杰,王德梅,杨玉双,徐哲莉,赵广才,常旭虹. 2019

[4]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技术体系. 常旭虹,王艳杰,陶志强,王德梅,马少康,杨玉双,徐哲莉,张燕,赵广才. 2019

[5]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立体匀播技术规程. 马少康,杨建仓,赵广才. 2020

[6]小麦立体匀播技术. 赵广才,郝德有,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 2015

[7]水浇地冬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研究. 王法宏,王旭清,任德昌,曹宏鑫,董玉红,Ken.Sayre. 2004

[8]黄淮冬麦区水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赵广才,朱新开,王法宏,周继泽,李洪文. 2015

[9]提高立体匀播冬小麦光合效能和产量的最佳追氮时期. 赵凯男,张保军,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常旭虹,赵广才. 2019

[10]冀西山区水浇地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分析. 杜晓东,杨军芳,周晓芬,张彦勇,冯伟. 2013

[11]不同耕地类型菊芋种植模式对比研究. 王丽慧. 2010

[12]晋杂甜高粱品种在青海水、旱地的适应性. 闫慧颖,李春喜,叶培麟,毛德虎,李荣,赵威军. 2016

[13]滇中水浇旱地熟制改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贾秋鸿. 2001

[14]云南蔗区水浇地甘蔗亩产吨糖综合栽培技术. 张跃彬,刘少春. 1999

[15]云南水浇地宿根甘蔗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张跃彬,刘少春. 1999

[16]引黄灌区灰钙土水浇地犁底层厚度对土壤紧实度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霍琳,温美娟. 2023

[17]四川水浇地和旱地空间转变下的土壤资源结构特征. 王谢,杨民烽,李芹,张远盖,唐甜,龙涛,张建华,刘永红. 2023

[18]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9]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系产量潜力及主要性状的研究. 董建力,任贤,许兴,惠红霞. 2000

[20]保水剂对保护性耕作小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郭乐音,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