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背细鳞鲀外部形态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琨

作者: 刘琨;张乐乐;刘刚;陈四清;边力;孟乾;刘长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丝背细鳞鲀;外部形态;可量性状;可数性状

期刊名称: 动物学杂志

ISSN: 0250-3263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389-3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黄海捕捞的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为实验样本,共100尾,体全长7.00~14.50 cm,体重7.96~136.54 g。对其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绘图描述,分析其鱼体侧面和头部、第二背鳍鳍条和鳞片的形态特征。对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进行测量和线性回归分析。对背鳍鳍条、尾鳍鳍条、臀鳍鳍条和胸鳍鳍条数量进行统计。观察发现,(1)体表被形态多样的绒状鳞片,鳞片为形似盾鳞的骨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腹鳍棘与腹部之间具有一可收缩的皮质三角形结构,体表布满黑色条纹与黑色斑点,以眼部为中心向外延伸出6条主侧线(背侧线、框上线、框下线、前鳃盖线、下颌线、上颞线)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线性相关性最好的是全长(TL)/体长(SL),其比值变动范围最小,雌雄差异小,相关方程为:SL=0.8239TL﹣0.0471(R2=0.9763);线性相关性最差的是头长/吻长,其比值不仅变动最大,而且雌雄的差异最大。(3)体长(SL)与体重(W)的关系为:W=2.3743e0.2803SL(R2=0.96);雄性:W=2.5406e0.2737SL(R2=0.96),雌性:W=2.0328e0.2954SL(R2=0.95)。(4)鱼鳍鳍条数量:第一背鳍为两根背鳍棘,第二背鳍30~34;臀鳍29~34;胸鳍12;尾鳍13;腹鳍为一个腹鳍棘。雌雄第二背鳍的第二根鳍条长度存在差异,雄性长度比雌性长约1/6~1/5。丝背细鳞鲀在黄海的出现,说明该鱼种洄游分布范围已经扩大到黄海。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棘头梅童鱼形态特征及其相关生物学参数分析. 吉群,宋炜,许文军,谢正丽,徐冬冬,王鲁民. 2023

[2]星突江鲽的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研究. 齐国山,李迪,陈四清,庄志猛,刘长琳,宋宗诚,邓永生. 2008

[3]黑颈乌龟野生群体的形态学分析. 贺刚,何力,余智杰,方春林,费春平,张燕萍. 2010

[4]6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学分析. 徐滨,李忠,魏开金,马宝珊,朱祥云,徐进. 2019

[5]黄浦江上游水域土著鱼类组成及体重与可量性状关系研究. 王小冬,朱浩,顾兆俊,吴宗凡,朱林,时旭,程果锋,车轩,刘兴国. 2014

[6]湘西盲高原鳅的形态特征描述. 何力,王雪光,陈清纯,向君祖. 2006

[7]松浦镜鲤与德国镜鲤选育系(F_4)的可量性状、鳞片数比较. 李池陶,张玉勇,贾智英,胡雪松,石连玉. 2009

[8]尼罗罗非鱼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相关性. 董在杰,梁政远,徐跑,明俊超,张平,张守领,何杰,谢庄. 2010

[9]四个舌鳎育种群体表型性状及线粒体CO Ⅰ和Cyt b基因比较分析. 田永胜,齐文山,田敬云,廖小林,陈松林. 2015

[10]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 杨琴,赵峰,宋超,张涛,苗中博,庄平. 2019

[11]4月龄史氏鲟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周洲,杨兴,蒋晓红,张龙涛,刘霆. 2014

[12]柞蚕外部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刘淑珊,林华森,贺桂兰,孙长江. 1991

[13]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洒金柏扦插不定根解剖学研究. 赵今哲,刘国彬,张鸿翎,曹均,张玉萍,廖婷,王烨,郭丽琴. 2019

[14]狼鳗的外部形态、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观察. 刘宇岩,李凤辉,张小忠,边力,陈四清,曲江波,高文磊,刘长琳,葛建龙. 2021

[15]黑龙江省春小麦南繁中外部形态变化规律及选择. 赵海滨. 2001

[16]熊蜂(Bombuslucorum)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李继莲,吴杰,彭文君,安建东,国占宝,童越敏. 2004

[17]谷子叶片生长及幼穗分化与外部形态的关系. 王绍滨. 2001

[18]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生长速度及植株外部形态的比较. 李树军. 2005

[19]黄斑篮子鱼消化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区又君,李加儿,勾效伟,马之明,陈怡飚. 2013

[20]雌、雄先型核桃品种花芽分化过程比较研究. 于栋,赵钰,韩立群,郭彩华,亢超,马凯,牛建新.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