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水循环太阳能利用系统高效节能控制策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微微

作者: 徐微微;马承伟;孙昊;刘艺伟;程瑞锋;张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太阳能;温室;集热器;控制策略;表面综合温度;太阳余热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22 期

页码: 149-15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目前温室水循环太阳能利用系统无法在合理时间集热的问题,该研究开发模面装置,基于其表面综合温度提出高效节能控制策略.理论分析表明,日间表面综合温度反映集热器表面可集太阳余热,利用该温度与蓄热水池内水温之间的差值可较准确地判断集热时机;夜间表面综合温度接近于室内气温,利用该温度进行放热控制的方式实质上就是利用室内气温的方式.通过现场试验,测试提出的控制策略下实现的中空板水循环太阳能利用系统的集放热效果,并与现有的基于设定时间点或室内气温的控制方式的能力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空板系统在提出的集热控制策略下获得的晴天的集热量(404.1 MJ)与多云天和阴天的集热量(分别为225.9和62.7 MJ)差异明显.而设定时间点控制集热,导致少集热(1.4 h)、无效运行(1.7 h)等问题.基于室内气温方式浪费集热时机:集热初期,太阳辐射较强,系统本可集热(31.8 MJ),且集热量远大于能耗,集热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达20.2,但因气温低,系统并不运行;集热末期,还出现短期无效运行(多云天为0.7 h;阴天为2.4 h).该研究提出的集热控制策略能以更低能耗实现更高集热量;放热控制方式也具有一定优势.

分类号: S214.3%S625.4

  • 相关文献

[1]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应用效果试验. 邱仲华,宋明军,王吉庆,张学斌,刘华,孟铁男,宋远佞. 2014

[2]基于温湿度的多模式温室设备控制策略设计. 田宏武,申长军,郑文刚. 2013

[3]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系统优化. 骆乾亮,程瑞锋,张义,方慧,李冬,张晋芳,宋国祥. 2020

[4]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我国温室中的应用现状. 伍纲,杨其长,张义,方慧. 2018

[5]基于窄槽式集热器的日光温室昼夜双循环热湿调控研究. 陈辛格,伍纲,冯朝卿,姬亚宁,马前磊,程瑞锋. 2024

[6]温室多层立体栽培联合补光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方慧,程瑞锋,伍纲,仝宇欣,刘庆鑫. 2021

[7]适用于苏北地区日光温室的相变材料筛选与测试. 吴照学,汤俊超,梁伟,宋家帅,龚维政,鲍恩财. 2023

[8]基于土壤储热的温室热湿调控系统研究. 屈小淞,陈辛格,冯朝卿,伍纲,杨云帆,马前磊. 2023

[9]日光温室用双集热管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性能试验. 陈超,张明星,郑宏飞,李娜,马兴龙,凌浩恕,马彩雯,邹平. 2017

[10]太阳能加热防治根结线虫时覆膜、土壤类型与有机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英. 2007

[11]相变储能技术在温室园艺领域的应用. 王平,张玉静,李娜,吴志刚. 2011

[12]关注高尔夫球场“杂草坪”. 薛光,马琴英,潘克鑫. 2010

[13]基于Matlab的大型农用车防抱死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韩兴昌,陈光阔,崔成鹏,房联,李永武,薛明,汪伟. 2012

[14]智能低压无功补偿算法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吴军,王深,吕霞. 2010

[15]新入侵性害虫——蔗扁蛾及其控制. 张慧杰,段国琪,张国强,张丽萍,景竹兰. 2003

[16]泸州杂交水稻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品种抗稻瘟性鉴定. 谢戎,李春,刘成元,李永洪,刘雪梅,周艳. 2008

[17]棘球蚴病的流行及控制. 徐雪平. 2001

[18]浅谈农药残留污染、中毒与控制策略. 郑永权,董丰收. 2001

[19]单季稻小麦轮作区灰飞虱发生规律. 程兆榜,何敦春,陈全战,季英华,任春梅,魏利辉,周益军,范永坚,谢联辉. 2013

[20]我国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分析. 韩小龙,张海燕,曹明秀,沈晓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