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穴播方式对滴灌冬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怀胜

作者: 李怀胜;艾洪玉;聂迎彬;孟玲;王贺亚;王斌;徐向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穴播;干物质积累量;生育进程;产量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56-60,64

摘要: 为探究不同穴播方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生育进程的影响,明确滴灌条件下冬小麦的最佳穴播方式,以新冬53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穴距和穴播粒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穴距和每穴粒数处理对新冬53号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1H3处理组合的产量最高,达9 578.10 kg/hm2,比平均产量高12.06%;试验因素中穴播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各处理呈显著性差异,以每穴种植5粒时产量最高。穴距相同时随着穴播粒数的增加,主茎穗表现为H4>H3>H2>H1,而分蘖穗趋势与之完全相反;穴播粒数相同时随着穴距的增加,主茎穗表现为R1>R2>R3>R4,分蘖穗表现为R12、4 392.91 kg/hm2、13 731 kg/hm2和16 715.25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R1H3、R1H2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且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塔额垦区作为冬小麦示范推广。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全膜覆土穴播平作对冬小麦不同器官含水率动态变化效应. 何春雨,杜久元,白斌,申三宝,张礼军,柴强,黃高宝. 2014

[2]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何春雨,周祥椿,张礼军,杜久元,周洁,鲁清林,白斌,周刚. 2010

[3]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何春雨,周祥椿,杜久元,鲁清林,张礼军,周洁,白斌,周刚. 2010

[4]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及钾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张水清,黄绍敏,刘建青,聂胜委,郭斗斗,梁雪杰. 2012

[5]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6]微孔膜覆盖穴播小麦生态效应研究.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梁维治,马爱平,池宝亮,陈奇恩. 2000

[7]不同冬小麦品种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比较试验. 党翼,郭天文,李尚中,侯慧芝,赵刚,王磊. 2011

[8]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物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赵奇,雷钧杰,陈兴武,宋敏,赛力汗. 2001

[9]干旱年份陇东旱塬地膜覆盖穴播冬小麦增产效果试验研究初报. 王勇,樊庭禄,宋尚有. 1996

[10]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淮北地区麦秸还田下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轶鹏,高金喜,胡婷婷,吴玉玲,徐家安,赵新勇,王健康. 2017

[11]迟直播对早熟粳稻苏香粳3号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黄萌,乔中英,王建平,朱勇良,陈培峰,董明辉,谢裕林. 2012

[12]奇台县春小麦精量播种试验. 马兆亭,王彩风,桑建荣,张永强,陈传信,郝飞,雷钧杰. 2019

[13]不同播期对扬农啤8号麦苗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常蕾,蒋莹,谢吉先,冯梦诗,丁彬,常庆涛. 2021

[14]淮北地区机插稻一次性施用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比较试验研究. 党新安,杜同庆. 2021

[15]不同栽插株数对水稻"Y两优911"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 沈平,周国列. 2021

[16]播种期对北方春早熟大豆生育进程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李灿东,窦亚南,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李于,高雪冬. 2015

[17]播期密度耦合对向日葵生长发育、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刘文杰,郑磊,段维. 2023

[18]光温效应对大豆品种黑河45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袁明,宁海龙,王守义,王连霞,郭泰,王志新,贾鸿昌,姜成喜. 2013

[19]机械旱直播对水稻生育进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唐志强,张丽颖,何娜,马作斌,赵明珠,王昌华,郑文静,银永安,王辉. 2021

[20]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度及产量的影响. 张佑宏,王治虎,张舒,张瑞洋,杨小林.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