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作模式下半夏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韩金龙

作者: 韩金龙;姜立国;朱彦威;倪大鹏;朱京斌;王宪昌;单成钢;王志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半夏;间作;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ISSN: 1673-6427

年卷期: 2016 年 06 期

页码: 12-13+17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下半夏的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方法实验设置7个不同间作模式组,半夏单作,半夏与玉米3:2、6:2、9:2间作模式,半夏与谷子3:3、6:3、9:3间作模式,比较不同间作模式下半夏的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半夏单作的亩产干重和经济效益为169.18kg和8 030.70元;半夏与玉米3:2、6:2、9:2间作模式的亩产干重和经济效益为102.12、167.75、138.92kg和6 819.09、11 890.57、8 190.71元;半夏与谷子3:3、6:3、9:3间作模式亩产干重和经济效益为169.43、101.73、118.75 kg和11 309.87、6 919.29、8 207.91元;结论半夏与玉米6:2间作,半夏与谷子3:3间作,这种模式下半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好。

分类号: S567.239`F326.1`S344.2

  • 相关文献

[1]冀丰1982与不同作物间作的产量性状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朱继杰,赵红霞,王士杰,贾晓昀,和剑涵,李妙,王国印. 2020

[2]芜菁甘蓝与不同豆科作物间套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牟琼,罗维,吴佳海,李娟,韩永芬,冉伟男,杨义成. 2020

[3]东北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杜桂娟,蔡倩,冯良山,杨宁. 2017

[4]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志华,林洪鑫,袁展汽,肖运萍,汪瑞清,吕丰娟. 2024

[5]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 于运凯. 2014

[6]鲜食糯玉米与花生间作的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 2019

[7]甘蔗间作早熟春大豆关键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杨守臻,欧宗喜,李有呈,蔡昭艳,孙祖东,雷才光,郑分明,唐向民. 2014

[8]木薯田间作不同密度南瓜对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黄渝岚,刘文君,李艳英,周佳,周灵芝,劳承英,李素平,申章佑,韦本辉. 2024

[9]红壤丘陵区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的丰产增效和土壤培肥效应. 宋惠洁,秦文婧,李桂龙,刘佳,胡丹丹,吴艳,柳开楼. 2024

[10]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的产量及效益分析. 崔婷,陈香兰,张专,李治国,张腾飞,刘峰,汤彬,陈志辉. 2024

[11]烟草-半夏套种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梅光军,曹明锋,龙世平,陆元,符昌武,祝利,卢红玲,彭斯文. 2020

[12]大棚鲜食蚕豆间作蔬菜不同方式的经济效益研究.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李波,汪波,季桦. 2013

[13]行间种草对火龙果果园土壤特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初探. 蒙正兵,刘华荣,龙忠富,张瑜. 2016

[14]玉米不同密度下间作大豆控草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叶照春,何永福,陆德清,李鸿波,朱峰. 2015

[15]不同带幅对宽厢宽带玉米间作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韦思梅,韦应红,王万平,李翠生,胡廷会,吕建伟,马天进,李正强. 2016

[16]间作对幼龄茶园生态与茶树生育及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小琴,陈娟,梁远发. 2014

[17]不同间作比例对鲜食毛豆与玉米群体光合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涂晓杰,芦悦,宋书宏. 2014

[18]猕猴桃果园间作模式优化构建与技术集成. 赖瑞联,龙宇,程春振,冯新,吴如健,陈义挺,翁伯琦. 2019

[19]华北旱作区夏播单间作种植模式吸氮效果及后茬效应. 张亦涛,刘宏斌,张继宗,翟丽梅,雷秋良,尹昌斌. 2012

[20]拉萨市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栽培试验. 曾钰婷,刘正玉,斯年,许娟妮,谭淑琼,卫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