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地下芽库及成苗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欣欣

作者: 高欣欣;赵培方;刘高源;刘少春;郭家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宿根;机械收获;人工收获;机械压实;地下芽库;成苗

期刊名称: 中国糖料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摘要: 宿根蔗机械化收获造成蔗区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能改变,甘蔗地下芽库生长发育和后期出苗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甘蔗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本研究以机收对宿根蔗地下芽库构成及萌发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两种收获方式(机收和人工收获)为主区,5个甘蔗品种("ROC"22、GT32、YZ05-51、FN39和YT93-159)为副区,在大田条件下连续3年研究收获方式对土壤紧实度、宿根蔗地下芽库数量和萌发成苗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机收能显著增加土壤紧实度,在10 cm和20 cm土壤深度条件下,3年宿根甘蔗机械收获土壤紧实度较人工收获分别增加了72%~200%和41%~155%;随宿根年限的增加,人工和机收处理,甘蔗地下芽库数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人工收获呈增加趋势,而机收呈降低趋势,第3年宿根人工收获条件下地下芽库总数量为178个/m2,显著高于机械收获的92个/m2;地下芽库数量及萌发率与宿根发株成苗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机收处理下的宿根蔗成苗量更依赖地下芽库的萌发率.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机械收获对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 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 2018

[2]不同收获方式对蔗田土壤容重及甘蔗宿根出苗的影响. 谢金兰,李毅杰,罗亚伟,李长宁,刘晓燕,朱秋珍,董文斌,周会,王维赞. 2014

[3]机械压实对蔗田土壤和甘蔗根系的影响研究进展. 高欣欣,刘高源,刘少春,郭家文. 2020

[4]机械压实对蔗田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活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 刘晓燕,韦幂,王维赞,梁强,董文斌,李长宁,李毅杰,谢金兰. 2018

[5]2012年广西糖料蔗中期生长情况调查. 李翔,刘全跃,冯晓善,李晨晖,宋焕忠,王泽平. 2013

[6]2012年南宁、河池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查. 王泽平,刘要鑫,黄绍辉,王维赞,陆国盈. 2013

[7]喷施微肥对宿根甘蔗黄白苗的影响. 谭裕模,杨荣仲,黄家雍,刘海斌. 2009

[8]新台糖22号甘蔗脱毒种苗宿根性研究. 蔡文伟,曾军,张树珍,熊国如,王俊刚,王文治,杨本鹏. 2014

[9]2013年南宁、河池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查. 段维兴,张革民,高轶静,王泽平,丘立杭,陆国盈. 2013

[10]喷施微肥对宿根甘蔗黄白苗的影响初报. 唐仕云,谭裕模,杨荣仲,刘海斌,方位宽,吴凯朝. 2008

[11]扦插快繁技术在甘蔗健康种苗繁育上的应用研究. 韦爱兰,邓宇驰,罗霆,陈用,韦宏锤,周忠凤,范业赓,周慧文,陈荣发,吴建明. 2023

[12]甘蔗机械化收获后的宿根性能分析. 苏俊波,孔冉,罗炼芳,李栋梁. 2016

[13]2013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李杨瑞,杨柳,邓宇驰,黄伟华,梁强,张荣华,陆国盈,韩世健. 2014

[14]两个甘蔗品种机械收获后糖分转化损失分析. 苏俊波,孔冉,罗炼芳,张华,陈由强,陈如凯. 2015

[15]机收时近地端蔗茎纤维组分与破蔸率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赵培方,代俊杰,刘高源,高欣欣,杨丽涛,李杨瑞,郭家文. 2017

[16]不同收获方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方志存,高欣欣,李美蓉,邹俊云,武彩英,旗尔,郭家文. 2016

[17]甘蔗机械收获农艺配套关键技术探讨. 王维赞,方锋学,朱秋珍,梁阗,罗亚伟. 2010

[18]机械收获条件下14个甘蔗品种在海南临高的区域试验评价. 蔡文伟,彭李顺,曹峥英,武媛丽,甘仪梅,杨本鹏. 2023

[19]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铅污染芦苇克隆生长的影响. 张娜,李志强,朱阳春,周静,陈静,穆春生,张振华. 2018

[20]不同耕作方式对华南坡耕地土壤孔隙结构和抗穿透强度影响. 杜满聪,李江涛,李淑玲,李集勤.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