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仕春
作者: 杨秀芬;郑兴耘;杨怀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菌;和阳复合生物肥;防治效果;作用机理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01 期
页码: 112-1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和阳生物肥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平板对峙培养和生理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效果可达53.44%,叶面喷雾和浸根后7 d,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08和1.15倍;须根数分别是对照的1.25和1.22倍,根系活力分别是对照的1.2和1.4倍。此外,生物有机肥能提高小麦叶片PAL、POD和PPO防御酶的活性;研究还发现,生物有机肥浸出液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拮抗作用且具有耐高温性;从生物有机肥中分离出的一株芽孢杆菌及代谢物能强烈抑制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使用生物有机肥后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和水解氮含量比对照土壤分别提高了12.6%、16.3%、52.1%和6.9%。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并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小麦生长和防御系统。
分类号: S435.121.4
- 相关文献
[1]新型吡唑-3-甲酸酯类化合物HNNK--1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杨党伟,郭梅燕,蒋水萍,马毅辉. 2022
[2]药肥两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及其机理初探. 匡石滋,李春雨,田世尧,左存武,易干军. 2013
[3]黄淮麦区小麦全蚀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冯彦霞,李伟,孙海燕,邓渊钰,于汉寿,陈怀谷. 2013
[4]枯草芽胞杆菌YB-05对小麦全蚀病菌胞内酶活的影响. 孙润红,徐俊蕾,杨丽荣,张洁,夏明聪,武超,薛保国,吴坤. 2018
[5]小麦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及寄主范围测定. 陈怀谷,王裕中,史建荣,沈素文. 2000
[6]木霉菌对土传病害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张丽荣,康萍芝,沈瑞清. 2007
[7]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的影响. 康萍芝,白小军,沈瑞清,张丽荣. 2006
[8]石灰氮的作用机理及功效. 岳广旭,庞占荣,孙洪强. 2008
[9]凝结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谢丽曲,林丽花,陈婉如. 2013
[10]霉菌毒素对动物养分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 王子苑,陈莹,李小冬,王小利,莫本田. 2016
[11]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及作有机理研究Ⅰ.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 施巾帼,巩令华. 2002
[12]烟草黑胫病化学防治的历史与现状. 汪汉成,李文红,冯勇刚,石俊雄. 2011
[13]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进展. 姚英娟,杨长举,薛东,华红霞. 2009
[14]中草药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 容庭,何前,王刚,王星,陈庄. 2008
[15]红蓼种子萃取物对黏虫的作用机理. 孟祥杰,胡冠芳,刘敏艳,李玉奇. 2010
[16]白藜芦醇功能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郜海燕,于震宇,陈杭君,陈文煊,张俊,毛金林. 2006
[17]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与时空尺度. 江小雷,岳静,张卫国,柳斌. 2010
[18]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王亚平,余维维,秦梦茹,杨勇,金德俊,饶犇. 2018
[19]细菌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张隽娴,李静,樊铭勇. 2017
[20]细菌抗菌肽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闵勇,刘项羽,石丽桥,刘晓艳,周荣华,王开梅,杨自文.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杨怀文先生在中国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早期研究中的贡献——追忆杨怀文先生
作者:李广悦;杨秀芬;曾洪梅;任杰;袁京京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杀虫蛋白;抗菌代谢产物
-
杨怀文先生在昆虫病原线虫研究与利用中的贡献——追忆杨怀文先生
作者:张刚应;张善稿;简恒;刘峥;袁京京;杨秀芬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生物防治
-
蛋白激发子PevD1诱导本生烟植保素辣椒醇的产生和积累
作者:李泽;梁颖博;段佳琪;曾洪梅;李广悦;赵国存;杨秀芬
关键词:蛋白激发子PevD1;转录组测序;植保素;辣椒醇
-
嗜线虫致病杆菌抗菌代谢产物Xcn1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广悦;杨秀芬
关键词: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产物;Xcn1;病害防控
-
大丽轮枝菌蛋白激发子PevD1激活本生烟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作者:贾丰莲;李泽;梁颖博;李广悦;杨秀芬
关键词:蛋白激发子PevD1;转录组测序;MAPK;SIPK;WIPK
-
蛋白质激发子Hrip1对小麦黄矮病的诱抗作用
作者:李琳;王双超;杨秀芬;Frederic FRANCIS;邱德文
关键词:Hrip1;大麦黄矮病毒;传毒能力;病毒增殖
-
本生烟响应蛋白激发子PevD1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与分析
作者:梁颖博;李泽;邱德文;曾洪梅;李广悦;杨秀芬
关键词:本生烟;大丽轮枝菌;蛋白激发子PevD1;RNA-Seq;LRR-RLKs;转录因子;PR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