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四倍体泥鳅雄核发育二倍体染色体组构成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琦

作者: 陈琦;孙雨晴;郑欣宜;山谷;李雅娟;曹小娟;朱新平;周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泥鳅;自然四倍体;雄核发育;核型分析;Ag-NORs;荧光原位杂交(FISH)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34-2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鱼类雄核发育新途径及自然四倍体泥鳅所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构成,采用自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为父本、二倍体泥鳅(2n=50)为母本进行杂交,受精后520min将受精卵放入3℃水中处理6020min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并对其后代的血红细胞核体积、染色体核型、Ag-NORs带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杂交三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38.29±3.14)μm3,处理组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27.92±3.58)μm3,二者血红细胞核体积之比为1.37∶1;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3n=75,核型公式为15m+6sm+54t,20NF=96,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2n=50,核型公式为10m+4sm+36t,20NF=64;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3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3个FISH杂交信号,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2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2个FISH杂交信号;杂交三倍体泥鳅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3个,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2个。研究表明,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的染色体组构成为2套染色体组,表明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能产生二倍体(2n)配子,该结果为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是具有4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色林错裸鲤染色体组构成及倍性分析. 李信,马可馨,郭文轩,李逸帆,杨悦瑶,周子昱,刘海平,肖世俊,周贺. 2024

[2]泰和乌骨鸡的核型与带型研究. 陈国宏,刘莉,张学余,李碧春,吴信生,徐琪. 2003

[3]仙居鸡染色体G带和Ag-NORs的研究. 陈国宏,李碧春,徐琪,张学余,吴信生,刘莉,嵇宝华. 2004

[4]泰和乌骨鸡染色体G-带、Ag-NORs与生产性能关系. 刘莉,谢芳,成荣,嵇宝华,周群兰,张学余,陈国宏. 2003

[5]姜曲海猪的染色体核型、C带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 孙有平,夏祖灼,甘杰. 1992

[6]黄条染色体多种显带的形态特征分析. 刘永山,柳学周,史宝,徐永江,李荣,吕永军,宋雪松,王滨,姜燕. 2018

[7]金定鸭的核型、C-带和Ag-NORs研究. 赵捷,李慧芳,朱云芬,赵旭庭,陈国宏. 2006

[8]德国镜鲤和不同倍性泥鳅银染核型的比较研究. 李雅娟,高敏,钱聪,曹顶臣,孙效文. 2012

[9]植物体外雄核发育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张晓强,杨阳,金樑,周海辰,姜少俊,宋瑜,王晓娟. 2015

[10]银鲫的生殖方式. 葛彦龙,李池陶,贾志英,石连玉. 2019

[11]苹果花药培养不定胚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聂园军,冯丽云,张春芬,邓舒,肖蓉,侯丽媛,赵菁,曹秋芬. 2020

[12]西瓜单倍体诱导研究进展. 邓云,孙德玺,徐小军,安国林,马如海,李卫华. 2009

[13]番茄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汪玲敏,陈光平,木万福,麻继仙,李易蓉,杨龙,但忠,苏银玲. 2019

[14]植物单倍体诱导技术发展与创新. 陈海强,刘会云,王轲,张双喜,叶兴国. 2020

[15]鱼类的雌核发育、雄核发育和杂种发育. 范兆廷,寮苏祥. 1993

[16]高等植物的雄核发育. 李贤,姚泉洪,彭日荷,熊爱生,薛永,高峰. 2008

[17]精子膜蛋白在异精雌核发育银鲫中的作用. 杨彦豪,孙效文,雷清泉. 2006

[18]西瓜单倍体材料创制研究进展. 邓云,孙德熙,李卫华. 2007

[19]植物细胞工程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 孙日飞. 2002

[20]家蚕染色体工程及其应用研究——Ⅲ.家蚕雄核发育的诱导. 徐安英,方瑷,黄君霆. 198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