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薯组培苗继代培养基配方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严华兵

作者: 龚明霞;董伟清;卜朝阳;闭志强;李杨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山薯;继代培养;增殖系数;固体培养;液体培养;活性炭

期刊名称: 广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8161

年卷期: 2010 年 41 卷 08 期

页码: 20-23

摘要: 以山薯组培苗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6-BA(0.5、1.0、2.0 mg/L)或TDZ(0.01、0.10、0.50、1.00、2.00、4.00 mg/L)、不同培养方式和活性炭对其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6-BA对山薯组培苗增殖系数、茎长及腋芽点芽球的影响不明显,而随着TDZ浓度的升高,山薯组培苗增殖系数和茎长逐渐降低而芽球显著增加,茎段腋芽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山薯组培苗较优的继代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NAA+30 g/L蔗糖+1.5 g/L活性炭的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利于促进山薯组培苗增殖,其增殖系数、茎长、植株鲜重和干重显著高于固体培养基。活性炭的添加可以减少褐化,促进组培苗的增殖培养。此外,培养方式与活性炭交互作用对组培苗茎长、增殖系数、植株鲜重及干重无显著影响。

分类号: S632.9

  • 相关文献

[1]朱顶红新品种苏红离体增殖的影响因素. 韦庆华,周玉珍,娄晓鸣,吕文涛,蒋长松,周渊文. 2015

[2]梨S系矮化砧组培苗增殖系数和质量的影响因子. 及华,张海新,赵玉芬,葛会波. 2004

[3]不同氮源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张子君,李海涛,邹庆道,吕书文,许文奎,刘志恒. 2003

[4]不同碳源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张子君,李海涛,邹庆道,吕书文,许文奎,刘志恒. 2003

[5]不同培养基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张子君,李海涛,邹庆道,吕书文,刘志恒. 2007

[6]康乃馨茎尖培养技术的研究. 鲁雪华,郭文杰,林勇. 1999

[7]硫磺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研究. 闫梅霞,胡清秀. 2007

[8]昆虫病原线虫人工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田成丽,张金花,朱峰,韩日畴,李茂海. 2024

[9]不同培养方式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杨松杰,王子霞,海热古力·阿不力孜,张茂银,杨克锐,戚家华. 1997

[10]野生泰国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敖成策,锁浩南,唐松明,李娥贤,罗宗龙,李树红. 2024

[11]温州地区山药资源的调查研究. 姜程曦,王秀晶,张文勇,冷春鸿,魏余煌,吴志刚. 2009

[12]参薯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吴志刚,冷春鸿,陶正明,魏余煌,姜程曦. 2009

[13]不同蔗糖浓度对山薯组培苗形态发生途径的影响. 杨丽涛,李俊玲,闭志强,李杨瑞. 2011

[14]山薯试管零余子形成过程中几种内源激素的变化. 杨丽涛,董伟清,闭志强,李杨瑞. 2010

[15]山薯组培苗瓶内与瓶外生根技术研究. 方锋,董伟清,卜朝阳,闭志强,李杨瑞. 2010

[16]山薯试管零余子的诱导. 梁春秀,杨丽涛,卜朝阳,闭志强,李杨瑞. 2009

[17]中国黄连组织和细胞培养条件的研究 Ⅰ.不同培养基、碳源及培养温度对培养物生长和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方周伯,黄凤英,颜谦. 1991

[18]不同固体培养基对虫草菌丝生长及其腺苷含量的影响. 钟丽娟,赵新海,张庆华,徐冲,牛会林. 2009

[19]微生态益生菌粉生产技术研究. 赵新海,徐国华,张庆华,马征远,王艳华. 2008

[20]蛹虫草菌丝固体法培养初探. 徐冲,钟丽娟,赵新海,张庆华,陈杰.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