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籼粳交错区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久

作者: 杨久;丁鲲;卢义宣;辜琼瑶;刘晓利;张竹仙;宋建荣;李华惠

作者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村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开远市种子管理站

关键词: 籼粳稻;农艺性状;相关分析;通经分析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1 年 24 卷 02 期

页码: 391-3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千粒重(r=0.34*,P=0.80317)。性状之间谷粒长宽比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即谷粒长宽比越大,结实率越低。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通径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且这4个因子对单株产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84.998%。因此,选择大穗大粒的品种是提高云南籼粳交错稻作区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兼顾具有适当的有效穗、株高,且谷粒越宽(偏粳)越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结实率。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以提高生物产量为途径选育杂交水稻新组合. 杨胜荣,黄宗洪,向关伦,甘雨,杨占烈,潘建慧,郭慧. 2010

[2]赣晚籼39号的产量结构分析与增产途径探讨. 邱兵余,熊玉珍,熊焕华. 2010

[3]新疆向日葵品种产量敏感性分析. 王启杰,王鹏,刘胜利,柳延涛,董红业,吕增帅,赵刚,姜艳. 2023

[4]籼粳稻主要形态解剖特性的类型间差异及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姜健,李金泉,徐正进,张龙步,金成海. 2001

[5]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宁粳28籼粳成分分析. 陈晓军,李琦,王敬东,马洪文,殷延勃,宋玉霞. 2011

[6]海南黑山羊体尺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最优回归模型的建立. 徐铁山,王东劲,刘小林,侯冠,夏万良,黄显洲. 2005

[7]大菱鲆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于飞,张庆文,孔杰,栾生. 2008

[8]抗旱、耐盐碱、矮秆陆地棉性状相关与通径分析. 王沛政,买买提·莫明,王忠军,陈爱民,闫建庆,谢迪佳. 2002

[9]不同薏苡品种(系)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申刚,刘荣,蒙秋伊,张显波,刘凡值. 2015

[10]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 2009

[11]籼粳交组合培矮64S/日本晴F_2、F_3及F_6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梁永书,李艳萍,孙海波,邹美智,王景余,刘学军,李平. 2008

[12]稻米食味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耿立清,张凤鸣. 2006

[13]甘蓝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郭惊涛,孟平红,吴康云,邓英. 2012

[14]贵州旱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 陈能刚,陈惠查,游俊梅,阮仁超. 2010

[15]黔豆08002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黄建斌,陈佳琴,朱星陶,杨春杰. 2017

[16]优质香稻黔香优302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游俊梅,陈能刚,陈惠查,严宗卜,阮仁超,洪乃桥,郑忠阳. 2010

[17]大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陆信娟,杨峰,樊继德,冯营. 2010

[18]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郑威,洪美艳,孙东发. 2009

[19]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李晓宇,王昆鹏,刘迎春,张一波. 2015

[20]鲜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王学军,郝德荣,顾国华,汪凯华,缪亚梅.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