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分析——基于三大主粮199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玉竹

作者: 孙玉竹;孙永珍;吴敬学;闫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进步模式;BC型技术;M型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19 年 07 期

页码: 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农业技术进步是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增长的主要原因,为确定不同阶段小麦、玉米、稻谷的技术进步类型,并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主导技术进步模式,选取1999-2016年小麦、玉米、水稻各省面板数据,基于技术进步理论,利用E-S模型与C-D函数,计算三大主粮技术进步贡献率,并对技术进步模式进行阶段性的判别,分解生物化学型技术与机械技术对粮食技术进步的贡献比率。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6年间我国小麦、玉米、早稻(代表稻谷)生产年均技术进步速度分别为0.67%、0.19%、0.06%,小麦、玉米以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导,早稻以生化型技术进步为主导。基于研究结果,发现依靠提高育种能力、高效施肥灌溉等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依靠持续提高机械化水平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粮食综合产出率,规范生产栽培过程,充分发挥生物化学类投入技术效能,提高粮食技术成果转化率等是解决现阶段粮食问题的关键。

分类号: F326.11`F323.3

  • 相关文献

[1]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分析-基于三大主粮199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孙玉竹,孙永珍,吴敬学,闫琰. 2019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玉米生产技术进步研究. 吴敬学,杨巍,张扬. 2010

[3]早稻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的实证分析. 杨巍,吴敬学,张扬. 2009

[4]天津市渔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增长对策分析. 李文抗,孙国兴,李树德,王素花. 2003

[5]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回顾与评析. 袁开智,赵芝俊,张社梅. 2008

[6]桑蚕茧技术进步率的测定与分析. 宋长鸣,胡兴明. 2009

[7]我国奶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2004-2014年数据. 王爱辰,浦华. 2015

[8]上海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改革开放以来的观察与实证研究. 张晨,顾晓君,高健,俞美莲. 2017

[9]农业技术进步在河南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王蕴娴. 1986

[10]农业技术进步源泉及其定量分析. 赵芝俊,张社梅. 2005

[11]借鉴国际经验;探寻促进我国种业健康发展的新思路——评《中国种业市场、政策与国际比较研究》. 张世煌. 2015

[12]农业技术进步构成因素的分解及评价——以浙江省为例. 张社梅,毛小报,黄伟. 2010

[13]美国农业技术进步经验及启示. 王琛,吴敬学. 2014

[14]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作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王东阳. 2007

[15]我国农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可能方向与路径选择. 高芸,赵芝俊. 2020

[16]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甘锐桓,邓国仙,李双,许忠裕,黎丽菊. 2024

[17]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实证研究. 张社梅. 2009

[18]农业技术进步视角下的中国玉米生产增长路径选择-基于2004~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 王志丹,李干琼,潘荣光. 2021

[19]农业技术进步源泉及其定量分析. 赵芝俊,张社梅. 2005

[20]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问题初探. 汪三贵.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