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肥料运筹模式对湖北西部坡耕地机条播小麦生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佟汉文

作者: 佟汉文;朱展望;刘易科;陈泠;邹娟;张宇庆;杨勇;高春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种植模式;坡耕地;产量;品质;种植效益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3969-39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湖北西部坡耕地小麦生产存在的施肥不科学、籽粒品质不稳、种植效益低下等关键问题,连续2年在丹江口库区坡耕地"玉米-小麦"轮作制度下,研究3种优化种植模式(高氮减钾、中氮减钾、低氮减钾)对小麦产量、品质、效益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肥料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和湿面筋含量。与常规种植模式(CK)相比,3种优化种植模式的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显著提高。高氮减钾模式的小麦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和粗蛋白含量最高,比CK分别增加9.4%、19.4%和7.8%,有利于小麦高产潜力的发挥;中氮减钾模式的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降落数值最高,分别比CK增加3.9%和9.3%,适用于中筋小麦的高效生产;低氮减钾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钾肥偏生产力、钾肥农学利用率和净收益最高,分别比CK提高15.7%、134.1%、131.3%、368.2%和37.3%,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比CK降低2.1%和2.6%,适用于弱筋小麦绿色轻简化生产。本研究结果可为坡耕地小麦生产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不同配方肥料对黄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万林生,孙红芹,倪正斌,卢健,刘小建. 2020

[2]黄河流域麦棉两熟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与展望. 王国平,王贵彦,刘连涛,张永江,冯璐,韩迎春,王占彪,李亚兵,李存东. 2020

[3]松干流域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 杨世琦,邢磊,刘宏元,韩瑞芸,杨正礼. 2018

[4]不同农艺措施对洱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和寿甲,潘艳华,刘恩科,严昌荣,郭玉蓉,何文清,刘勤,刘爽. 2010

[5]水源保护区坡耕地不同种植模式水土保持效应试验. 潘艳华,朱红业,雷宝坤,郭玉蓉,王应学,和寿甲,付丽波. 2013

[6]四川紫色丘陵农区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 张鸿,罗春燕,黄晶晶,付登伟,冯文强,林超文,张新全. 2010

[7]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新品种豫丰11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范家霖,张福彦,程仲杰,王嘉欢,齐红志,陈晓杰,张建伟,杨保安. 2022

[8]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威芋3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芶久兰,孙锐锋,何佳芳,秦松,肖厚军,周瑞荣,袁玲. 2011

[9]稻田不同种植模式水稻氮肥施用效应的研究. 刘建,魏亚凤,徐少安. 2005

[10]种植模式对棉花农艺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马锦颖,王方永,韩焕勇. 2019

[11]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连晓荣,何海军,李永生,周文期,王晓娟,杨彦忠,刘忠祥,张彦军,周玉乾. 2024

[12]不同种植模式对强筋小麦郑麦940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胜利,武素琴,冯荣成. 2004

[13]减量施氮间作豆科绿肥压青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 莫璋红,谢金兰,林丽,李长宁,覃宁,潘红春,黄应设,陈荣发,莫善平. 2023

[14]基于稻薯轮作的冬种马铃薯种植模式比较试验. 胡新喜,罗宇,周华兰,陈哲明,秦玉芝,刘明月,熊兴耀. 2016

[15]不同肥料处理对库尔勒香梨种植效益分析. 冯宇辉,王雁洁,王亚铜,耿文娟,樊国全,章世奎. 2021

[16]周糯1号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王军,张明,刘红亮,赫明涛. 2008

[17]不同收获目标糯玉米周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试验. 张明,王军,刘红亮,赫明涛. 2008

[18]不同种植目的糯玉米合理种植密度研究. 张明,王军,赫明涛. 2008

[19]经济作物替代薯稻三熟制早稻对肥料利用、土壤养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小波,索海翠,赖玉嫦,罗焕明,邓勇兵,安康,李成晨,刘晓津. 2020

[20]不同耕作措施对香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何应对,刘永霞,舒海燕,韩丽娜,王必尊.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