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和米根霉混合固态发酵对黑青稞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杰

作者: 张杰;张文刚;党斌;杨希娟;韩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黑青稞;乳酸菌;米根霉;混菌固态发酵;生化成分;营养品质;动态变化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19 年 24 期

页码: 88-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研究以黑青稞为原料,探究2株乳酸菌(R_1、R_5)、1株米根霉单独及混合发酵黑青稞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株菌株单独发酵过程中,R_5发酵的黑青稞其pH明显下降,最低达到4.32±0.01,且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株菌,最终达到2.52%±0.12%;而米根霉发酵的黑青稞其还原糖含量及乙醇含量明显高于R_1、R_5,最高分别达到(6.94±0.22)、(9.19±0.49) mg/g;R_1、R_5发酵得到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为接近且高于米根霉,最终分别达到(0.10±0.01)、(0.11±0.01) mg/g。混合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能显著提高黑青稞发酵制品的营养品质、改善其风味,其中R_5+米根霉混合发酵的黑青稞制品在发酵过程中pH下降较快,且产酸较多,pH由降低5.65±0.08至4.16±0.08,总酸含量由0.48%±0.03%增加至7.16%±0.03%,乙醇含量较低,最终仅为(8.25±0.35) mg/g,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最终达到(0.11±0.01) mg/g,同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发酵组合,48 h评分最高,达到(86±0.89)分,适宜发酵制备低酒精、高营养型黑青稞制品。而R_1+米根霉混合发酵的黑青稞制品产酸较少,但其乙醇含量最高,最终达到(9.80±0.60) mg/g,适宜发酵低酸、高酒精黑青稞发酵制品。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混合固态发酵48 h时其黑青稞制品营养品质及感官特性最佳。根据发酵黑青稞产品的品质及风味要求,可选择适宜的混合发酵菌株。该研究可为开发黑青稞产品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分类号: TS201.3

  • 相关文献

[1]温州黄汤闷堆和闷烘工艺. 滑金杰,尹军峰,袁海波,江用文,汪芳,陈根生. 2017

[2]萎凋通氧量对鲜叶品质生化成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王伟伟,刘千录,汪芳. 2016

[3]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尹军峰,许勇泉,袁海波,余书平,韦坤坤,陈建新,汪芳,吴荣梅. 2009

[4]光照强度对发酵叶主要生化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俞露婷,袁海波,王伟伟,陈根生,滑金杰,江用文. 2016

[5]萎凋温度对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酶活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滑金杰,袁海波,王伟伟,江用文,刘千录,陈根生,汪芳. 2015

[6]乳酸菌发酵对糯性黑色元麦生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吴寒,李春阳,柴智,周剑忠,张明生. 2017

[7]黄鳍鲷肌肉生化成分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 苏天凤,吕俊霖,江世贵. 2002

[8]刈割到青贮填装前乳酸菌的动态变化. 陈鑫珠,张建国. 2017

[9]不同添加物对稻草青贮品质及营养组成的影响. 侯晓静,沈益新,许能祥,丁成龙. 2011

[10]玉米青贮过程中乳酸菌动态变化. 詹发强,包慧芳,崔卫东,王炜. 2010

[11]添加乳酸菌剂后苜蓿青贮料发酵的动态变化. 杨艳,智健飞,严学兵,刘全兰. 2014

[12]6个双低油菜品系饲用性能比较及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动态变化. 王红林,左艳春,严旭,周晓康,寇晶,邓武明,肖蔹,宋稀,代兵兵,余青青,杜周和. 2022

[13]5种乳酸菌对苜蓿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王丽学,韩静,陈龙宾,霍文娟,马毅,刘景喜,潘振亮,范寰. 2019

[14]添加乳酸菌及不同含水量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程云辉,潘艺伟,许能祥,宦海琳,张文洁,刘蓓一,田吉鹏,丁成龙. 2020

[15]留茬高度对全株大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张腾薇,吕二锁,刘志萍,包文龙,段俊杰,云颖,张霞,韩磊,孙娟娟. 2022

[16]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及象草混合青贮的研究. 许能祥,丁成龙,顾洪如,程云辉,王康,王兴刚. 2012

[17]混和乳酸菌发酵对酸菜品质的影响. 姜雪晶,孙庆申,吴桐,韩德权. 2016

[18]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联合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工艺参数的研究. 郝怀志,白滨,董俊,丁文姣. 2015

[19]烟叶米根霉检测、碳源代谢表型及其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汪汉成,张敏,张长青,陈兴江,谭清群,马骏,李忠. 2018

[20]一种引起成年桑树根部腐烂的病害及致病菌分离与初步鉴定. 方水琴,吴福安,陈明胜,陶恒平,梁垚,姜星,程嘉翎,韩红发,张洁花.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