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及其F_1代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怡

作者: 陈怡;栾晓燕;黄承运;谷秀芝;杜维广;张桂茹;满为群;刘丽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酶谱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1993 年 01 期

页码: 30-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研究对大豆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杂交亲本及F_1代,接种SMV_1号株系后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与感病亲本及其F_1代接种后的同工酶谱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病亲本及F_1代酶的活性增强,酶带数较多,而且部分酶带变宽,颜色变深。抗病亲本则不发生变化。各组合F_1代的酶谱与双亲有关,抗病×抗病的F_1代酶谱与双亲完全相同,抗病×感病的F_1代酶谱偏向抗性亲本,感病×感病的F_1代产生一个双亲所不具备的小分子新杂种酶带。未接种的感病亲本酶谱与抗病亲本相同。植株内部同工酶的变化与成株抗性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作为鉴定大豆抗感病毒病的生化指标之一。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水稻体细胞再生植株后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 沈革志,章振华. 1990

[2]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后代的同工酶酶谱分析. 刘萍,李树华,马宏玮,张立杰,刘生祥,徐兆桢,许兴. 2002

[3]香椿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金波,东惠茹,吕丽萍,林桓. 1993

[4]11份莲雾资源的同工酶评价. 王家保,姜成东,李金成,李绍鹏,罗石荣. 2004

[5]木薯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王静,李瑞梅,郭建春. 2010

[6]外源DNA导入大豆后代种皮颜色变异的过氧化物酶分析. 卢翠华,雷勃钧,尹光初,周思君,钱华,李希臣. 1992

[7]外源DNA导入栽培大豆其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卢翠华,雷勃钧,尹光初,周思君,张开旺,钱华. 1991

[8]中国高粱芽期酯酶同工酶研究报告. 庾正平,王富德,徐丽华,乔燕祥,高平平,母玉敏,沈铃承. 1989

[9]甘蓝转育异源胞质雄性不育基因(PolCMS)的同工酶分析. 马超,张恩慧,吴康云,郭惊涛,邓英,孟平红. 2008

[10]张杂谷不同生育期同工酶特性研究. 郭秀林,张春锋,王云,刘子会,赵治海. 2012

[11]几种番荔枝属果树的酯酶和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陆敏泉,王家保,初众,赵家桔. 2009

[12]黄芥酯酶同工酶研究初报. 杨淑婷 ,冯彩平 ,乔燕祥,高平平. 1990

[13]四种进化类型大豆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 姜学军,顾其敏,朱俭,徐豹. 1992

[14]矮兰麦和节节麦及其双二倍体(RSP)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喻春莲,刘登才,郑有良,王志容. 1998

[15]玉米杂交丹玉13号酯酶同工酶"标准谱带"初探. 陈岩,余国辉. 2002

[16]家蚕杂种优势与血液酯酶同工酶谱的分析. 蔡宏玉,张晓义,杨大宇. 2000

[17]海南高种椰子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白先权,黎瑜,莫业勇,黄雪梅,曾日中,杨少琼,潘衍庆. 1999

[18]华南5号和华南6号木薯体胚发生过程中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分析. 赖杭桂,李瑞梅,王静,符少萍,胡新文,张鹏,郭建春. 2011

[19]几个家蚕品种不同性别血淋巴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蔡宏玉,张晓义. 1993

[20]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分析用于香菇原种的鉴定. 肖光辉,肖晓玲.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