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石斛中一个新的木防己毒烷型倍半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国鑫

作者: 杜国鑫;蔡彩虹;夏益华;黄圣卓;梅文莉;戴好富;陈惠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倍半萜;新化合物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ISSN: 1005-3395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446-4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金钗石斛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通过硅胶、凝胶、反相硅胶和高效液相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并根据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手段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11-epoxy-11,13-dihydroxypicrotoxano-3(15)-lactone (1)、2,4,6-三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2)和3-methylbutan-1-ol β-D-glucopyranoside (3)。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木防己毒烷型倍半萜,该类化合物是金钗石斛中具有代表性的倍半萜类型。所有化合物均没有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同时化合物1也没有神经保护活性。

分类号: R284.1

  • 相关文献

[1]降香化学成分研究. 焦莹莹,梅文莉,戴好富,陈惠琴,袁靖喆,曲有乐,王昊. 2022

[2]人工打洞沉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曾艳波,梅文莉,董文化,李薇,周丽曼,戴好富. 2017

[3]1-(苯氧乙酰基)-3-芳基咪唑啉-2,4-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韩金涛,王秀丽,刘钰,丛云波,董文凯,柴洪伟,李旭坤. 2018

[4]斯里兰卡瓦拉沉香中2个新的5,6,7-三羟基-2-(2-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 陈乐瑶,盖翠娟,蔡彩虹,王昊,李薇,戴好富,梅文莉,陈惠琴. 2024

[5]金钗石斛叶艺性状保持及丛生芽增殖研究. 杨澜,刘鹏飞,王爱华,许红娟,谢双萍,陈之林. 2016

[6]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病虫害种类调查与药剂防治. 刘迎,陈青,梁晓,伍春玲. 2021

[7]金钗石斛类原球茎转化子选择方式的比较. 罗玉容,杨翠芹,秦耀国,李智斌,黎扬辉,廖飞雄,刘伟. 2008

[8]春石斛品种Dendrobium Second Love‘Tokimeki’与金钗石斛多糖免疫活性的比较研究. 王再花,李杰,章金辉,徐晔春,叶庆生. 2016

[9]金钗石斛的研究进展. 刘莉,李智敏,李晚谊. 2009

[10]赤水金钗石斛"鱼肚兰"的基因组特征. 史雪叶,王维泽,杜致辉,晋宇轩,陈之林,付少彬. 2024

[11]金钗石斛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赵秋菊,崔学强,邓杰玲,黄昌艳,欧美景,李红燕,张自斌. 2023

[12]6种叶面肥对海南林下栽培金钗石斛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刘迎,陈青,梁晓,伍春玲. 2021

[13]咸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黄东海,周大寨,王华,穆森,罗倩,邹黄平,何美军. 2020

[14]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定. 张向才,郭美霞,王民,史雷,涂永强. 2005

[15]两种不同结香时间的栽培奇楠沉香化学成分研究. 陈乐瑶,王雅丽,杨锦玲,阳辛凤,戴好富,梅文莉,陈惠琴. 2022

[16]柯拉斯那沉香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康科星,戴好富,王佩,孔凡栋,周丽曼,董文化,朱国鹏,梅文莉. 2017

[17]紫茎泽兰中活性成分杜松烷倍半萜对小鼠肝毒性研究. 曹坳程,刘晓漫,白洁,李园,王秋霞,颜冬冬,毛连纲,郭美霞. 2014

[18]多形炭角菌Xylaria polymorpha菌丝发酵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杨宁宁,孔凡栋,马青云,黄圣卓,罗都强,周丽曼,戴好富,郁志芳,赵友兴. 2017

[19]五批国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梅文莉,曾艳波,刘俊,戴好富. 2007

[20]红土沉香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刘园园,王昊,李薇,梅文莉,米承能,魏艳梅,戴好富,姜北.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