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两优1976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彦长
作者: 罗彦长;阮新民;施伏芝;从夕汉;杜弘杨;罗玉祥;罗志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两优1976;高产;优质;选育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23 年 38 卷 006 期
页码: 86-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两优1976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主育成的温敏核不育系191S与中籼优质父本R076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于2020年7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该组合在2 a区试中全生育期136 d左右,平均产量10.54 t/hm2,较对照Ⅱ优838增产6.18%,米质综合指标达部颁2等食用籼稻品质标准,适宜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
分类号: S334%S338
- 相关文献
[1]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准两优893的选育与应用. 唐俐,钟其全. 2010
[2]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准两优1202. 李永青,范大泳,李伟荣,陈辉. 2008
[3]优质高产香型杂交水稻组合天两优616的选育. 王井章,黄兴国,潘熙淦,高祥,郭和平,蔡明学,杨世元,李阳生. 2010
[4]高产优质抗稻瘟病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福两优366的选育. 方珊茹,郑燕梅,吴春珠,郑建华,赵明富. 2012
[5]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早籼稻新组合准两优49. 杨益善,武小金,陈勇,黄发松. 2008
[6]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1528. 邱东峰,杨金松,田志宏,刘章勇,张再君. 2009
[7]优质香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210. 张世辉,周斌,王建龙,操成波,汤国华,向彩艳. 2002
[8]优质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杂163. 廖耀平,程永盛,陈钊明,陈粤汉,何秀英. 2007
[9]优质香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琼香两优2号. 尹建英,郭国强,郭名奇. 2007
[10]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茂优201. 向关伦,韦静仁,陈芝能,杜才富,廖昌礼. 2007
[11]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609的选育与应用. 刘庆龙,杨远柱,金庆生,凌文彬,祁永斌. 2019
[12]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667的选育. 董瑞霞,王志赋,游晴如,杨东,涂诗航,周鹏,谢华安,王乌齐,黄庭旭. 2015
[13]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865. 邢福能,严小微,云勇,林朝上,孟卫东. 2010
[14]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里优6602的选育与应用. 沈玉枢,唐建忠,黄春,刘振怀,孟智强,黎耀军,覃晓红,张师团. 2009
[15]高产优质香型杂交稻新组合内优航148的选育与应用. 黄庭旭,王乌齐,杨东,游晴如,翁国华,郑家团,马宏敏,涂诗航,王志赋,吴方喜,王颖姮. 2009
[16]高产优质抗病中粳稻新品种隆粳968的选育与应用. 袁彩勇,李刚,王健,孔宪旺,罗伯祥,程保山,徐卫军. 2016
[17]香稻不育系新香A的选育及其香型杂交稻的应用研究概述. . 2004
[18]广适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Y两优302的选育与应用. 邓启云,王少希,杨伟,陈文富. 2011
[19]优质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0号'选育及栽培. 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陈满峰,葛红,顾春燕,赵娜. 2017
[20]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徐优201的选育及利用. 王健康,刘超,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徐家安.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广适籼型两系不育系7011S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从夕汉;阮新民;施伏芝;杜弘杨;罗彦长;罗玉祥;罗志祥
关键词:杂交水稻;温敏核不育系;7011S;选育
-
高配合力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6022S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从夕汉;阮新民;施伏芝;杜弘杨;罗玉祥;罗志祥
关键词: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6022S;选育;配合力
-
籼型两系不育系191S选育与应用
作者:从夕汉;阮新民;施伏芝;杜弘杨;罗玉祥;罗志祥
关键词: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191S;选育
-
安徽省稻米气候品质评价方法
作者:岳伟;陈曦;曹强;占新春;阮新民;徐建鹏;郁凌华
关键词:农业;作物;水稻;稻米品质;温度;评价模型
-
高配合力优质籼型两系不育系504S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从夕汉;阮新民;施伏芝;杜弘杨;罗玉祥;罗志祥
关键词:杂交水稻;温敏核不育系;504S;配合力
-
2009-2019年安徽中籼稻米品质综合评价及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作者:阮新民;施伏芝;从夕汉;杜弘杨;占新春;王元垒;夏加发;罗志祥
关键词:投影寻踪;稻米;综合品质;关键影响因子
-
安徽沿江平原区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作者:阮新民;陈曦;岳伟;占新春;从夕汉;杜弘杨;施伏芝;吴德祥;罗志祥
关键词:水稻;播期;稻麦系统;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温光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