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付建玉
作者: 付建玉;李乐;袁志军;唐美君;肖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mtDNACOI;遗传距离;系统发育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年卷期: 2014 年 06 期
页码: 601-60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克隆测定了12个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the)种群84个样本和5个叶蝉近缘种外群62个虫体的线粒体DNACOI基因序列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同源性、遗传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5%~1.2%,远小于昆虫物种2%的界限,未呈现明显遗传分化,ML分子系统树也显示其种群个体呈平行分布。假眼小绿叶蝉与几种外群叶蝉的遗传距离在14.8%~24.5%之间,依次为葡萄小绿叶蝉<葡萄二星叶蝉<桃一点斑叶蝉,说明它与葡萄小绿叶蝉亲缘关系最近,与系统进化树的聚类结果一致。本研究首次通过mtCOI基因序列分析,揭示了假眼小绿叶蝉遗...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基于mtDNA COI的假眼小绿叶蝉系统发育研究. 付建玉,李乐,袁志军,唐美君,肖强. 2014
[2]中华羊茅Epichloё内生真菌的actin序列分析. 旷宇,汪建军,许文博,田沛. 2016
[3]和田沙漠玫瑰品种系统发育关系初步研究. 孙美乐,张俊,李岩,蔺国仓. 2021
[4]动物脂肪酶基因超家族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周国彬,宋亚攀. 2013
[5]烟粉虱复合种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 褚栋,刘国霞,范仲学,陶云荔,张友军. 2006
[6]Q型烟粉虱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我国. 褚栋,张友军,BrownJK,丛斌,徐宝云,吴青君,朱国仁. 2005
[7]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 魏进,段婷婷,朱淮武,廖国会. 2011
[8]43.7%甲龙SC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安全性. 姚雍静,廖向前,曹雨,王家伦,陈娟,梁远发. 2013
[9]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 谭济才,李健权. 2003
[10]假眼小绿叶蝉虫量消长和单个发生高峰期分段标准研究. . 1994
[11]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顾俊荣,董明辉,李浩宇,范君,杨代凤. 2017
[12]假眼小绿叶蝉微卫星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倩,陈学新,韩宝瑜. 2016
[13]添加农用有机硅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的影响. 郭华伟,朱国念,姚惠明,唐美君. 2013
[14]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调查. 汪云刚,李良静,冉隆珣,玉香甩,吴文伟,韩宝瑜,李忠美. 2010
[15]茶树-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 陈宗懋,许宁,韩宝瑜,赵冬香. 2003
[16]假眼小绿叶蝉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评价. 庞雄飞,谢振伦. 1997
[17]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 赵冬香,陈宗懋,程家安. 2000
[18]15%茚虫威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彭萍,王晓庆,林强,黄尚俊,胡翔,唐敏. 2010
[19]七省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RAPD分析及其亲缘关系探讨. 付建玉,韩宝瑜. 2007
[20]印楝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活性研究. 赵冬香,徐汉虹,高景林,江定心.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森林转化为茶园及其管理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和调控机制初探
作者:黄福印;张少博;胡强;罗莹;董雅洁;张洁;李鑫;付建玉;王华森;颜鹏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库;氮库;茶园;肥料管理;真菌微生物群落
-
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颜鹏;胡强;冷杨;董雅洁;黄福印;罗莹;张洁;李征珍;张少博;付建玉;李鑫
关键词:“双碳”战略;茶叶;碳足迹;碳排放;碳清除
-
温度对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的影响
作者:唐美君;李红;张欣欣;姜洪新;王志博;郭华伟;肖强
关键词:灰茶尺蠖;龄数;温度;历期;蛹重;性比
-
神泽叶螨生活习性、为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作者:周孝贵;郑旭霞;唐美君;郭华伟;肖强
关键词:神泽叶螨;形态特征;发生特点;防治方法
-
内蒙古自治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肖强;鲍红春;于传宗;庞杰;贾晓东;季祥;肖杰;孔令江;王利平;魏娜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内蒙古自治区;发展;问题;对策
-
西藏茶区一种新发害螨-柑橘始叶螨的发生及为害特征
作者:相栋;杨浩茁;周孝贵;赵萌萌;姜洪新;郭华伟;肖强;李亚迎
关键词:柑橘始叶螨;茶树;西藏茶区;为害特征
-
不同土壤及水分对稳定型尿素硝酸铵溶液调控氮素的影响及其肥效研究
作者:张迪;杜连凤;魏丹;金梁;丁建莉;王磊;董淑祺;肖强
关键词:尿素硝酸铵溶液;土壤酸碱;土壤水分;抑制剂;夏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