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芋疫霉菌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向社
作者: 王向社;李锐;胡茂松;熊金宇;郑服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芋疫霉;生物学;致病力;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聚类分析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01 年 22 卷 01 期
页码: 83-9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从生物学、致病力、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侧面对海南岛19个县市的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芋疫霉种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孢襄形态差异显著,长宽比1.36~2.6,大小从(17.5-)39.5(-82.5)×(10.0-)23.3(-35.0)μm到(40.0-)56.0(-92.5)×(22.5-)30.5(-40.0)μm。大部分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25~30℃,最适温度下各菌株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从0.562cm/d到0.829cm/d。两种交配型(A1:A2)比例接近于1。各菌株对芋头材料的致病力有明显不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也显著不同,EC50值0.077 μg/mL~0.448μg/mL。生物学、致病力、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性状的分布似乎与地理位置有关。多元聚类将19个菌株分成6类。
分类号: S432.1
- 相关文献
[1]江苏棉花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生物学和致病性研究. 顾本康,李经仪,陆迅,顾萍. 1988
[2]江苏省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致病力研究. 吴荷芳,王晓宇,罗楚平,陈志谊. 2013
[3]芋疫霉重组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荣波,陈姝樽,赵玉梅,李本金,刘裴清,陈庆河. 2022
[4]大豆疫霉菌鉴定和检测的特异性SSR标记建立. 蔺宇,朱振东,王晓鸣,武小菲,李彦舫. 2006
[5]江西槟榔芋疫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邹芬,何烈干,李湘民,黄瑞荣,马辉刚. 2023
[6]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王荣波,石茗月,徐月华,刘裴清,卞润恬,翁启勇,李本金. 2024
[7]葡叶星毛虫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朱海波,赵桂东,周玉梅,赵魁杰,李茹. 2000
[8]全雄罗非鱼研究新进展. 徐竹青. 2005
[9]澳洲淡水龙虾生物学及养殖技术的初步探讨. 李继勋. 1996
[10]单花芽变梨植物学及生物性特性比较研究. 侯佳贤,崔龙,刘洪霞,高玉江. 2016
[11]星油藤在贵州低热河谷区适应性观测. 张燕,龚德勇,刘清国,王晓敏,张可元. 2012
[12]D奇宝A生物学特征特性与高产繁殖关键技术. 陈颖慧,曾海清,刘文炳. 2012
[13]马铃薯Y病毒黑龙江分离物株系鉴定. 高秀妍,高艳玲,耿宏伟,张威,范国权,白艳菊,吕文河,蒋希峰. 2009
[14]苜蓿种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于洪柱,王志锋,徐安凯,周艳春,朴庆林,王洪君. 2008
[15]中国北方杨干透翅蛾幼虫的生长(鳞翅目:透翅蛾科). 徐振国. 1996
[16]山楂粉蝶的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和喜田,王家民,王平昌. 1987
[17]紫斑螽斯生物学特性研究. 宋策. 1999
[18]脱毒晚熟脐血橙的生物学特性. 赵小龙. 2005
[19]核桃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王清海,刘幸红,范昆,段春华,牛赡光,吴小芹. 2016
[20]影响甜菜黑腐丝囊霉的几种生态学和生物学因子(英). 李敏权,林淑洁,徐秉良,张自和.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嘌呤饮食对金黄地鼠血脂变化和病理损伤的影响
作者:贺亮;李庆香子;李锐
关键词:金黄地鼠;尿酸;血脂;肾损伤
-
小麦穗型相关生长素通路基因发掘及TaARF23-A与小穗数关联分析
作者:谭丹;陈家婷;郜钰;张晓军;李欣;闫贵云;李锐;陈芳;常利芳;张树伟;郭慧娟;畅志坚;乔麟轶
关键词:小麦;穗型;生长素;TaARF23-A;小穗数;分子标记
-
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的影响
作者:姜南;李学威;张楠;李锐;朱红娇;洛桑顿珠;巴桑旺堆
关键词:牦牛;能量;蛋白质;瘤胃发酵;微生物区系
-
粗叶榕茎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贺春萍;胡月;吴贺;梁艳琼;李锐;林金晶;陆英;吴伟怀;易克贤
关键词:
-
水稻抗倒伏性评价方法及机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欧阳慧;杨贤莉;王立志;张天驰;迟力勇;赵茜;张喜娟;李明贤;李忠杰;李锐;孙兵;武小霞;吴立仁;吕国依;姜树坤
关键词:水稻;倒伏;评价方法;诱发原因;抗倒机理
-
牦牛乳营养成分及泌乳量的提升措施
作者:王嘉琪;修雨荷;何罗彬;李锐;巴桑旺堆;姜南
关键词:牦牛乳;泌乳量;乳腺
-
"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下如何从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思考农业发展
作者:郑肖兰;鲁海菊;崔昌华;郑服丛;谭施北;习金根;易克贤
关键词:碳元素;农业;土壤;植物;双碳;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