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腐表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葛阳杨

作者: 葛阳杨;朱军莉;刘丽;任奕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黄鱼;气单胞菌;鉴定;致腐;胞外酶;群体感应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861-8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鉴别大黄鱼腐败菌气单胞菌的致腐能力,采用生理生化和分子方法(16S r RNA)鉴定冷藏大黄鱼货架期终点不产H2S的菌株。分析菌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胞外酶活性、三甲胺(TMA)和生物胺形成的腐败表型,将菌株接种在灭菌鱼汁中测定其致腐能力。结果显示,分离株AE03和AE04在0~37°C及0~60的盐度下生长良好,在4和25°C条件下AE03菌株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AE04菌株。2株细菌不产H2S,能还原氧化三甲胺(TMAO),分解尿素和液化明胶,氧化酶、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水解酶等都呈阳性,能利用葡萄糖。结合16S r RNA鉴定发现分离株AE03为杀鲑气单胞菌,AE04为软体动物气单胞菌。在体外培养中,2种气单胞菌均能产生蛋白酶、形成TMA和生物被膜,其中AE03菌株生成各指标的能力高于AE04菌株,同时AE03菌株还具有脂酶活性,产生生物胺,其中尸胺含量较高。气单胞菌AE03在灭菌鱼汁中产生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显著高于AE04。通过紫色杆菌CV026和根癌农杆菌A136 2种报告菌检测发现,2株气单胞菌是高丝氨酸内酯(AHLs)产生菌,其中AE03菌株产生的AHLs含量显著高于AE04菌株。研究表明,杀鲑气单胞菌AE03为冷藏大黄鱼的强致腐菌,且能分泌高含量的AHLs,研究为从群体感应角度阐明气单胞菌的致腐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类号: S983

  • 相关文献

[1]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涂明霞,刘蕾,高亮,张颖,桂萌,饶瑜. 2023

[2]鱼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调查. 董传甫,林天龙,俞伏松,陈日升,龚晖,陈振海. 2004

[3]三北地区鱼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崔佳佳,李绍戊,王荻,卢彤岩. 2016

[4]鳖三种气单胞菌的分离与药物敏感试验. 魏文康,谢明权,吴惠贤,彭新宇,张健,徐逸文. 2004

[5]贝莱斯芽孢杆菌SF18-3的鉴定及对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效评价. 王辉,刘丽,于舒怡,关天舒,邹春蕾,李柏宏,郑丽娇. 2024

[6]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群体感应系统鉴定. 赵廷昌. 2008

[7]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检测. 赵廷昌. 2009

[8]顺反式肉桂醛对肉源隆德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致腐性的抑制作用. 顾春涛,王雅莹,朱军莉,胡婧. 2020

[9]鲜枣贮藏期致腐病原菌种类研究. 夏宏,夏青,王春生,李建华,赵桂芳. 2007

[10]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的致腐和适应性. 刘静聪,冯立芳,吴诗媛,朱军莉,励建荣,李婷婷. 2022

[11]过氧化氢酶高产菌株CE-2-A的发酵条件优化. 张增祥,王伟,王芳,孙谧. 2010

[12]气单胞菌性鱼病研究进展. 商宝娣,张效平. 2015

[13]怀头鲇体表溃烂症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李绍戊,王荻,曹永生,刘红柏,卢彤岩. 2018

[14]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致腐性及TorA还原酶差异比较. 毕伟伟,冯立芳,石双妮,缪晨豪,朱军莉,田迪英. 2020

[15]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潘晓艺,沈锦玉,郝贵杰,姚嘉贇,徐洋,尹文林,孙逢明,吴颖蕾. 2011

[16]广东主要水产养殖地区气单胞菌耐药状况的调查分析. 邓玉婷,谭爱萍,张瑞泉,赵飞,姜兰. 2019

[17]鱼源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分型及致病力. 刘小芳,任燕,张德锋,巩华,石存斌,常藕琴,潘厚军. 2021

[18]水产源气单胞菌对苯扎溴铵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田小龙,张瑞泉,姜兰,邓玉婷,谭爱萍,罗理,王伟利. 2015

[19]猪–鱼复合养殖模式中气单胞菌I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特征. 冯永永,姜兰,邓玉婷,谭爱萍,张瑞泉,罗理. 2016

[20]养殖龟鳖源气单胞菌耐药性与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分析. 谭爱萍,邓玉婷,姜兰,吴雅丽,冯永永,黄玉萍,罗理,王伟利.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