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选择毒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党志红

作者: 党志红;高占林;赵玉敬;安静杰;窦亚楠;潘文亮;华佳楠;李耀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铃虫;松毛虫赤眼蜂;双酰胺类杀虫剂;毒力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233-2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指导棉铃虫防控中化学杀虫剂和天敌昆虫协调使用,本文采用浸叶法和玻管药膜法测定了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双酰胺类杀虫剂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幼虫表现出了较高的毒力水平(LC50分别为0.2882、0.3894、0.8609 mg/L),稍低于对照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LC50为0.06493 mg/L);而溴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为3.7638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从对天敌昆虫安全性来看,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性(LC50分别为1.0060、0.9933、1.1541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其LC50为0.1646 mg/L),表现出了较高的安全性;但是,溴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较高(LC50为0.4952 mg/L),安全性较差。本研究将为棉铃虫防控中药剂与天敌协调使用提供依据。

分类号: S476.3%S482.3

  • 相关文献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3种鳞翅目害虫与赤眼蜂的毒力. 袁伟宁,魏玉红,牛丽敏,周昭旭,张新瑞. 2019

[2]引诱赤眼蜂产卵的他感化合物物质源研究及生物活性测定. 陶淑霞,万方浩,仝赞华,赵奎军. 2000

[3]不同药剂对棉铃虫幼虫毒力比较和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庄占兴,郑海燕,翟淑华. 2002

[4]棉铃虫中肠特异性结合蛋白ABCC1对Cry1Ac毒力的影响. 陈琳,魏纪珍,刘臣,牛琳琳,张彩虹,梁革梅. 2019

[5]新疆喀什棉铃虫敏感性基因保护研究. 慕卫,张新,谭维嘉,徐遥. 2000

[6]Cry1Ah蛋白活性片段在溶液中的单体和寡聚体杀虫活性分析. 束长龙,梁革梅,苍晶,宋福平,张杰. 2011

[7]21种化学药剂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毒力及对多异瓢虫的安全性. 黄庆超,戴长春,张建萍,陈静,陆宴辉. 2021

[8]苏云金杆菌79007发酵上清液对棉铃虫的毒力作用. 吴继星,陈在佴,李青. 1997

[9]几种杀虫剂对瓜菜上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的毒力测定. 刘向蕊,吕宝乾,金启安,温海波,冯雨艳. 2014

[10]2种环境友好药剂对烟田棉铃虫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陈鹏,王宝剑,朱先志,王海婷,周仙红,高欢欢,庄乾营,张秀霞,张安盛. 2024

[11]Cry1Fa对Cry1Ac抗性棉铃虫的毒力评价. 郭予元,高希武,张涛,梁革梅. 2012

[12]8种药剂对棉铃虫室内毒力比较测定. 曹春霞,陈伟,钟连胜,周荣华,李芒,胡洪涛. 2002

[13]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毒力的温度效应. 窦亚楠,安静杰,高占林,党志红,潘文亮,李耀发. 2020

[14]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徐鹿,孙杨,刘宝生,徐德进,徐广春,赵钧,张亚楠,张月亮,黄水金,吴顺凡,高聪芬. 2023

[15]桃小食心虫在苹果免套袋果园发生动态及双酰胺类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翟浩,王金政,李晓军,于树增,李方杰,薛晓敏,王贵平,陈汝. 2019

[16]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毒理. 黄宁,杨旭,张翼飞,金鑫,王秀国,刘通. 2024

[17]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瓜菜中双酰胺类杀虫剂. 乐渊,刘春华,吴南村,赵敏,杨衍. 2019

[18]北京和张家口田间番茄潜叶蛾种群对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黄建雷,张道丰,姚佳祺,许艳君,渠成,罗晨,王然. 2024

[19]新烟碱类与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的联合毒力. 田宇曦,刘晓艳,刘南茜,卢亚,王月莹,朱镭,邱一敏,闵勇,陈伟,陈凌. 2022

[20]安徽省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及四唑虫酰胺诱导效应的转录组分析. 胡飞,童友敏,吴振晨,梁佳惠,毕思佳,徐婷婷,胡本进,邱坤,卓富彦,徐丽娜.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