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喂食方式下微囊藻毒素-LR在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动态变化的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家长

作者: 陈家长;胡庚东;瞿建宏;孟顺龙;范立民;张美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罗非鱼;富集;消除

期刊名称: 生态毒理学报

ISSN: 1673-5897

年卷期: 2010 年 05 卷 06 期

页码: 803-80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试验以尼罗罗非鱼作为受试动物,通过直接投喂未经处理的新鲜藻细胞和喂食相同量经超声波破碎过的藻细胞,比较了罗非鱼在摄食完整蓝藻细胞与摄食破碎的蓝藻细胞时微囊藻毒素-LR(MC-LR)在其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代谢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喂食破碎蓝藻细胞还是未破碎的蓝藻细胞均可在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检出MC-LR,细胞破碎组肝脏和肌肉的富集能力高于未破碎组.富集第3d,即可在肝脏和肌肉中检出不同程度的MC-LR,肝脏中MC-LR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随着富集时间的延长,MC-LR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破碎组肝脏和肌肉分别在染毒的16d和1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21μg·g-1和0.071μg·g-1);未破碎组则分别在染毒的24d和2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56μg·g-1和0.036μg·g-1).整个富集阶段破碎组肝脏MC-LR的平均值为1.171μg·g-1,略高于未破碎组的1.029μg·g-1;破碎组肌肉含量的平均值0.051μg·g-1,高于未破碎组的0.029μg·g-1.将细胞未破碎组的罗非鱼进行释放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的肝脏能快速清除MC-LR,释放13d时达到释放阶段的最低值(为0.241μg·g-1),与肝脏相比,肌肉对毒素的清除要缓慢得多.

分类号: X174

  • 相关文献

[1]阿维菌素在鲈组织中的富集及消除规律研究. 邢丽红,孙伟红,冷凯良,李兆新. 2013

[2]MS-222对大菱鲆麻醉效果及富集消除规律研究. 孙伟红,赵东豪,付树林,邢丽红,冷凯良,朱敏. 2015

[3]溴氰菊酯在团头鲂体内的富集消除规律研究. 徐春娟,刘永涛,艾晓辉,杨秋红,宋雅琪,胥宁. 2017

[4]饵料中添加镉对罗非鱼组织形态的影响. 罗永巨,钟欢,周毅,单丹,郭忠宝,黄一帆,邹源,徐跑. 2016

[5]微囊藻毒素-LR诱发的甲状腺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赵明明,吴琴,成厚城,丁华,王婧,彭立军,严伟. 2016

[6]亚硝酸对微囊藻毒素-LR的降解动力学. 马庆伟,黄洪辉,任晶,王祥荣,樊正球. 2011

[7]恩诺沙星在养殖大菱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李娜,李健,王群. 2009

[8]氚标记喹赛多在鸡体内处置的研究. 斯琴朝克图,章爱群,毛清黎,杨新河,袁宗辉. 2017

[9]室外池塘自然养殖条件下呋喃西林代谢物在中华绒螯蟹体内残留和消除规律. 黄宣运,沈晓盛,黄冬梅,冯兵,于慧娟,蔡友琼. 2017

[10]鸡蛋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研究. 夏魏,李祖光,杨华,吉小凤,汪建妹,钱鸣蓉. 2019

[11]甲基睾丸酮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中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研究. 祝璟琳,邹芝英,杨弘,李大宇,肖炜,卫程亮. 2012

[12]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在海参组织中的代谢消除规律. 付树林,邢丽红,孙伟红,李兆新,郑关超,翟毓秀,郭江涛. 2016

[13]不同温度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在斑点叉尾各组织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比较. 杨秋红,艾晓辉,刘永涛,胥宁,赵凤. 2017

[14]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在杂交鳢(斑鳢♀×乌鳢♂)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 刘书贵,郑光明,尹怡,王群,戴晓欣,宋怿,刘毅辉,马兵. 2014

[15]重视羊血吸虫病防治 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林矫矫. 2016

[16]三聚氰胺在大菱鲆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研究. 邢丽红,孙伟红,苗钧魁,谭志军,翟毓秀,冷凯良. 2011

[17]药浴条件下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在鳜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刘书贵,白野,尹怡,朱新平,单奇,马丽莎,戴晓欣,郑光明. 2015

[18]三聚氰胺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和消除规律研究. 张小燕,陆俊贤,唐梦君,施祖灏,葛庆联,蒲俊华,高玉时. 2011

[19]重视羊血吸虫病防治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林矫矫. 2016

[20]呋喃西林代谢物在杂交鳢(斑鳢♀×乌鳢♂)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刘书贵,吴仕辉,郑光明,王群,戴晓欣,宋怿,刘毅辉,马兵.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